常聞南郭智,未識北山愚。 試問溪中水,潺潺只自如。 (見道光《永州府志》卷十八《金石略》、同治《湖南通志》卷二六四《金石》六。 )(按:詩後署「癸酉中冬既望日□□□□過永州□□」。 〖1〗《湖南通志》附引錢邦芑《遊記》疑爲柳子厚作,《嘉慶通志》以爲非柳作,「殆後人所題也」。 《金石補正》謂「以筆意審之,當是宋人所題」。 「詩句頗似邢恕,疑是元佑癸酉,然無可證,姑繫諸宋末,俟考。 」)。
无
其他无
〔唐朝〕 無名氏
常聞南郭智,未識北山愚。 試問溪中水,潺潺只自如。 (見道光《永州府志》卷十八《金石略》、同治《湖南通志》卷二六四《金石》六。 )(按:詩後署「癸酉中冬既望日□□□□過永州□□」。 〖1〗《湖南通志》附引錢邦芑《遊記》疑爲柳子厚作,《嘉慶通志》以爲非柳作,「殆後人所題也」。 《金石補正》謂「以筆意審之,當是宋人所題」。 「詩句頗似邢恕,疑是元佑癸酉,然無可證,姑繫諸宋末,俟考。 」)。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昔時丈人鬢髮白,千年松下鋤茯苓。 今來見此松樹死,丈人斬新鬢髮青。
飄蓬多塞下,君見益潸然。 逈磧沙銜日,長河水接天。 夜泉行客火,曉戍向京煙。 少結相思恨,佳期芳草前。
落塵花片排香痕,闌珊醉露栖愁魂。 洞庭波色惜不得,東風領入黃金尊。 千筠擲毫春譜大,碧舞紅啼相倡和。 安知寂寞西海頭,青𥳇未垂孤鳳餓。
天長地闊嶺頭分,去國離家見白雲。 洛浦風光何所似,崇山瘴癘不堪聞。 南浮漲海人何處?北望衡陽雁幾羣。
漂姚[二]北伐時,深入强千里。 戰酣落日黃,軍敗鼓聲死。 嘗聞漢飛將,可奪單于壘,今與山鬼隣,殘兵哭遼水。 (殷璠天寶末編《河嶽英靈集》,收此詩於常建名下,幷在評語中引及。 原卷於陶韓名下存詩九首,其一爲《古意》。 《全唐詩》已收歸陶韓,其二即本詩,後七首均李白詩。 據此推測,此詩似非陶韓作。 )([一]《中華文史論叢》編輯室云:「《弔王將軍》一詩《全唐詩》已收入《常建集》中。 」劉說同。 [二]漂姚指霍去病,《漢書》作「票」,或「驃」。 )。
碧澗濺濺遶竹林,欲從源水阻幽深。 春風想有桃花樹,更有漁舟可訪尋。
慈祥令淑稟於天,宗族閨門共仰賢。 中饋克脩惟六二,義方能教亦三遷。 藝萱無復忘憂日,種柏行看合抱年。 舊欲升堂今已矣,大招成些重凄然。
白項鴉兒趁曉啼,梢梢寒柳出疏籬。 未飛臘雪連天白,且看江雲四面垂。
西風送殘雨,吹盡簷際滴。 稍稍江流清,湛此千頃碧。 雲收天倚蓋,山靜月銜壁。 秋容日夕佳,真欲慰北客。
相逢傾蓋地,回首歎川上。 士窮不足怪,但喜氣愈王。 凜然歲寒姿,儒林有龍象。 棲遲似隠君,矍鑠真詩將。 惟應一彈指,欲了四大藏。 舊習想冰消,豈復留餘恙。 新篇更紆餘,和氣與醖釀。 却思東魯遊,幾載南陽葬。 風霜摧宰木,日月隨過浪。 豈期經世心,晚歲成獨往。 蕭然屋半欹,使我懷抱愴。 獨有千載傳,此事可憑仗。 細觀宇宙間,何得復何喪。 尚期浮雲開,衡嶽來見狀。 秋壑采蘭蓀,霜林收栗橡。 曉看日浮空,夜賞雪侵帳。 更憐二三友,前山屹相望。 文會儻來尋,勝踐天所相。 妙理須細論,長歌却雄放。 褰裳請勿疑,當仁應不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