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昔山水上,抱琴獨躑躅。 山遠去難窮,琴悲多斷續。 巖重丹陽樹,泉咽聞陰谷。 時下白雲中,淹留秋水曲。 秋水石欄深,潺湲如噴玉。 雜芳被陰岸,墜露方消綠。 恣此平生懷,獨游還自足。
无
其他无
〔唐朝〕 姚係
宿昔山水上,抱琴獨躑躅。 山遠去難窮,琴悲多斷續。 巖重丹陽樹,泉咽聞陰谷。 時下白雲中,淹留秋水曲。 秋水石欄深,潺湲如噴玉。 雜芳被陰岸,墜露方消綠。 恣此平生懷,獨游還自足。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乾。
借問江湖與海水,何似君情與妾心。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覺海非深。
威仰噤死不敢語,瓊花雲魄清珊珊。 溪光冷射觸𪈺瑦,柳帶凍脆攢欄杆。 竹根乍燒玉節快,酒面新潑金膏寒。 全吳縹瓦十萬戶,惟君與我如袁安。
三星在天銀河迴,人間曙色東方來。 玉苗瓊蕊亦宜夜,莫使一花衝曉開。
釣得紅鮮劈水開,錦鱗如畫逐鉤來。 從棹尾,且穿顋,不管前溪一夜雷。
[洞天春遠日]行遲,[幾點殘星(殘)]僊子棋。 [樵斧]爛柯人換世,[碧]桃花影未曾移。 (見光緒卅二年鄭永禧纂《爛柯山志》卷十一《歷朝金石考》錄《唐楊明殘詩碑》。 碑僅存十六字,缺字係鄭氏據《府志》補。 )(〖1〗碑後附款識,上半已缺,殘文云:「諱明,字文舉,號潛醉,文章高古,詩爲耑門〖中缺〗柯山,而先生之詩,遂刻山中,以俟賞者〖中缺〗二年冬十月十有八日門生碣石王主敬謹。 」〖2〗鄭氏跋云:「右碑正書四行,行七字,詩一句。 每字方四寸許。 後二行款識,末一行年月,脫上年號,致難稽考耳。 碑四邊花紋,據瞿溥《日遲亭記》,係唐人詩刻,明代已斷,今尚存兩截。 跋內明無籍貫。 康熙《縣志》稱河東人,碣石在今山東武定府海豐縣黃河入海處,古河東地也,當不誤。 」「《府志》列宋詩,喜慶《志》並改《日致亭記》,取唐人)(『春遠日遲』之詠爲,昔人豈別有攷歟? 留俟知音。 」楊明爲唐人抑爲宋人,尚難確定,今姑錄出以備考詳。 又按:《南部新書》卷丁有王主敬事迹,未知即詩後題識者否。 據勞格《御史臺精舍題名考》卷一云,王主敬即王上客,高宗時人,事詳《劉賓客外集》卷九《王倰神道碑》及《太平廣記》卷二五○引《兩京新記》。 )。
曠絕無人境,超然乃真遊。 如何許世俗,踏破蒼苔幽。 我知大士心,月印千江秋。 示迹蓋偶爾,雨罷雲亦收。 層巒擁肺腑,修幹騫龍虬。 巉巖近恐墜,窈窕翠欲流。 標指諒非月,索劍寧刻舟。 倚杖聽松風,聊爲信宿留。
苦瓠連根苦,同坑無異土。 二千年已前,一火破落戶。
□□□□□,□□□□□。 □□□□□,□□□□□。 □□□□□,□□□□□。 □□□□□,□我離別胸。 文字子所負,騰踏會有逢。 勿使豪邁氣,衰颯隨霜蓬。 或歌歸去來,徒爲白髮翁。 男兒富事業,高名配華嵩。
可笑禪流錯用心,或思或罷兩追尋。 窮年費煞精神後,陷入泥塗輾轉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