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屏瀑水知何在,鳥道猨啼過幾重。 落日獨搖金策去,深山誰向石橋逢。 定攀巖下叢生桂,欲買雲中若箇峰。 憶想東林禪誦處,寂寥惟聽舊時鐘。
无
其他无
〔唐朝〕 劉長卿
翠屏瀑水知何在,鳥道猨啼過幾重。 落日獨搖金策去,深山誰向石橋逢。 定攀巖下叢生桂,欲買雲中若箇峰。 憶想東林禪誦處,寂寥惟聽舊時鐘。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埽盡狂胡跡,回戈望故關。 相逢唯死鬬,豈易得生還。 縱宴參胡樂,收兵過雪山。 不封十萬戶,此事亦應閑。
職在內庭宮闕下,廳前皆種紫薇花。 眼明忽傍漁家見,魂斷方驚魏闕賒。 淺色暈成宮裏錦,濃香染著洞中霞。 此行若遇支機石,又被君平驗海槎。
南庭胡運盡,北斗將星飛。 旗鼓臨沙漠,旌旄出洛畿。 關山遶玉塞,烽火映金微。 屢獻帷謀策,頻承廟勝威。 躞蹀臨河騎,逶迤度隴旂。 地脈平千古,天聲振九圍。 車馬生邊氣,戈鋋駐落暉。 夏近蓬猶轉,秋深草木腓。 餞送紆天什,恩榮賜御衣。 佇勒燕然頌,鳴騶計日歸。
我欲長生夢,無心解傷別。 千里萬里心,只似眼前月。
名山閟靈府,隱士此尋真。 仙去空遺鼓,雲扃不見人。 川源世上異,日月洞中春。 欲出虛無境,應修有待身。 (見《洞霄詩集》。 )(〖1〗鄧牧《洞霄圖志》卷二《山水門·大滌山》條:「大滌山,在宮〖指洞霄宮〗北,凡四峯,於九鎖內最爲巨山。 西洞據其領,石室出其半,天壇冠其顛,皆山中勝處也。 是山以洞名之。 舊志謂大可以洗滌塵心,故名大滌。 ……元同先生劍履瘞山下。 」〖2〗又《洞霄圖志》卷三《洞府門·大滌洞》條:「大滌洞在宮西北半里。 《茅君傳》云第三十四洞天,名大滌元蓋之天。 周圍四百里,……相傳元同先生入游,見龍麟異境,花木鮮繁,自華陽而歸〖望按前文有云:與華陽林屋邃道通〗。 洞門石鼓,廣可尋丈,扣之逄逄有聲。 」)。
寒花婀娜露凝香,風葉摇秋鳳尾凉。 夢入畫堂銀燭下,翠屏深處隠紅粧。
誤辱鄱陽士庶憐,閉門不許出朝天。 間行雖乏相如璧,得句全勝子敬氊。
江上風波惡,江中洲渚多。 回頭三峽遠,轉盼七磯過。
五十未名老,無如衰疾何。 肺肝空激烈,顔鬢已蹉跎。 夜宴看長劍,秋風舞短蓑。 此身如砥柱,猶足閲頺波。
山前壁如削,山後崖復斷。 曏吾達隴首,如海到彼岸。 那知下嶺處,慄甚履冰戰。 牽前带相挽,縋後衣盡綻。 健倒輒尋丈,徐行厪分寸。 上疑緣竹竿,下劇滾金彈。 豈惟蛇退舍,飛鳥望崖反。 稍喜一徑平,猶有千石亂。 仍逢新燒畬,約略似耕畔。 心知人境近,顰末百憂散。 山民茆數把,鬼質犢子健。 腰鑱走迎客,再拜復三歎。 謂匪人所蹊,官來定何幹。 儻爲饑火驅,平地豈無飯。 意者官事迫,如馬就羈絆。 我乃不能答,付以一笑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