碌碌荆山璞,卞和獻君門。 荆璞非有求,和氏非有恩。 所獻知國寶,至公不待言。 是非吾欲默,此道今豈存。
无
其他无
〔唐朝〕 韋應物
碌碌荆山璞,卞和獻君門。 荆璞非有求,和氏非有恩。 所獻知國寶,至公不待言。 是非吾欲默,此道今豈存。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爰陳玉醴,式奠瓊漿。 靈心有穆,介福無疆。
東林生早涼,高枕遠公房。 大士看心後,中宵清漏長。 驚蟬出暗柳,微月隱迴廊。 何事沈痾久,含毫問藥王。
今歲日餘二十六,來歲年登六十二。 尚不能憂眼下身,因何更算人間事。 居士忘筌默默坐,先生枕麴昏昏睡。 早晚相從歸醉鄉,醉鄉去此無多地。
少插花枝少下籌,須防女伴妬風流。 坐中若打占相令,除却尚書莫點頭。
秋盡北風去,律移寒氣肅。 淅瀝降繁霜,離披委殘菊。 華滋尚照灼,幽氣含紛郁。 的的冒空園,萋萋被幽谷。 騷人有遺詠,陶令曾盈掬。 儻使懷袖中,猶堪襲餘馥。
人生燭上花,光(乙作「火」)滅巧妍盡。 春風繞樹頭,日與化(戊作「花」)工(丁作「花工」)進。 只(戊作「惟」)知雨露貪,不聞(丁、戊作「念」)零落盡(甲無以上二句)。 我昔(乙、戊作「昔我」)飛骨時,慘見當塗墳。 青松靄朝(丁、戊作「明」)霞,縹緲山(戊作「上」)丁村。 既死明月魄,無復(丁、戊作「彼」)玻璃(乙、戊作「瓈」)魂。 念此一脫灑(戊作「酒」),長嘯祭(甲、乙、戊作「登」)崑崙。 醉著鸞皇(甲、丁、戊作「鳳」)衣,星斗俯可捫。 (見瞿蛻園、朱金城《李白集校注》卷三十《詩文補遺》錄蘇軾書李白詩墨跡。 出校各本,甲本爲趙令畤《侯鯖錄》卷二,乙本指《增修詩話總龜》卷十一引《王直方詩話》,丙本指《全唐詩》卷一八五引《王直方詩話》,丁本指《李白詩校注》據《唐宋詩醇》所錄校語,戊本指《津逮秘書》本《東坡題跋》卷二)(〖1〗《東坡題跋》卷二:「余頃在京師,有道人相訪,風骨甚異,語論不凡,自云常與物外諸公往還,口誦此二篇,云東華上清監清逸真人李太白作也。 」〖2〗《侯鯖錄》卷二:「東坡先生在嶺南,言元祐中有見李白酒肆中誦其近詩云:『朝披夢澤雲,笠釣青茫茫。 』此非世人語也。 少游嘗手錄其全篇,少游敍云:『觀頃在京師,有道人相訪,風骨甚異,語論不凡,自云嘗與物外諸公往還,口誦二篇,云東華上清監清逸真人李白作也。 』」)(〖3〗《王直方詩話》:「元祐八年,東坡帥定武,李方叔、王仲弓別於惠濟,出示南嶽典寶東華李真人像,又出此二詩,曰此李真人作也。 近有人於江上遇之得此,云即李太白也。 」〖4〗《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引東坡云:「予都下見有人携一紙文書,字則顏魯公也,墨跡如未乾,紙亦新健,其詩曰:『朝披夢澤雲,笠釣青茫茫。 』此語非太白不能道也。 」今按:此詩第二首云:「我昔飛骨時,慘見當塗墳。 」顯然非李白所作。 就前所錄北宋諸家有關獲得此詩的記錄而言,其作者約有以下幾種可能:其一,北宋道士托名李白作;其二,李真人作,後傳成李白作;其三,北宋道士錄唐時遺詩而獻於東坡;其四,東坡自作而僞稱得之於他人,亦如解《八陣圖》而稱少陵託夢之類。 今莫詳孰是。 因此二詩出處甚早,《全唐詩》及今賢補遺已錄存其片斷,故爲補足而附存之。 )。
雨打船蓬聲百般,白頭當夏不禁寒。 五湖七澤經行遍,終憶吾鄉八節灘。
欲下閒庭不蹋泥,但驚飛絮與堦齊。 一枝誤失禽棲穏,三窟遥應兔迹迷。 填塞澗溪還地厚,壅培山阜覺天低。 寒光照應東窗白,咿喔應先報曉雞。
衣雨調階泉淅瀝,青烟遶屋樹扶疏。 異時有問碧巖境,舉似酬之莫道無。
極目澄澄水照空,白蘋紅蓼戰西風。 三千里外深深意,鐵券誰將累祖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