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兩道士,各在一峰居。 矯掌白雲表,晞髮陽和初。 清夜降真侶,焚香滿空虛。 中有無爲樂,自然與世疎。 道尊不可屈,符守豈暇餘。 高齋遙致敬,願示一編書。
无
其他无
〔唐朝〕 韋應物
廬山兩道士,各在一峰居。 矯掌白雲表,晞髮陽和初。 清夜降真侶,焚香滿空虛。 中有無爲樂,自然與世疎。 道尊不可屈,符守豈暇餘。 高齋遙致敬,願示一編書。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霧袖煙裾雲母冠,碧琉璃簟井冰寒。 焚香欲使三清鳥,靜拂桐陰上玉壇。
綺皓巖中石,嘗經伴隱淪。 紫芝呈幾曲,紅蘚閟千春。 聊用支琴尾,寧惟倚病身。 自知來處所,何暇問嚴遵。
半夜覺松雨,照書燈悄然。 河聲纔淅瀝,舊業近潺湲。 坐滴寒更盡,吟驚宿鶴遷。 相思不相見,日短復愁牽。
鶴性松心合在山,五侯門館怯趨攀。 三年臥病不能免,一日受恩方得還。 明月送人沿驛路,白雲隨馬入柴關。 笑他范蠡貪惏甚,相罷金多始退閑。
拖紫腰金不要論,便堪歸隱白雲村。 更無名籍強金榜,豈有花枝勝杏園。 綺席促時皆國器,羽觥飛處盡王孫。 高眠亦是前賢事,爭報春闈莫大恩。
相思百餘日,相見苦無期。 褰裳摘藕花,要蓮敢恨池。
旋騼登雪嶺,飛斾駐香城。 路盤高下騎,峰廻出沒旌。 雲衣縫澗戶,霞綺織山楹。 颺剎移虹影,攜風引梵聲。 岫馥鑪煙合,巖懸疊溜縈。 空結籠檐網,虛谷響臺鈴。 簇野千叢暗,長河一帶明。 散望禪林外,方弘拯溺情。 (見清胡聘之纂《山右石刻叢編》卷五。 參北京圖書館藏石刻拓本。 )(按:詩末原署「咸亨三年十一月八日」。 爲武后時所刻。 胡聘之謂刻石在蒲州府東南十五里,「河東縣文林郎韓懷信書」。 )。
虛,上下各一如連珠。 命祿危非虛上呈,虛危之下哭泣星。 哭泣雙雙下壘城,天壘團圓十三星,敗臼四星城下橫,臼西三箇離瑜明。
猶龍景象駕翔鸞,道在虛無天地間。 一二合將歸大體,五千言外不開關。 儀形眇邈難相類,聖跡希夷語默閑。 昔日西遊如似夢,化胡異域却應還。
李公白髪已如絲,肯惜忠言負主知。 事大不應回一語,知君不作上官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