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真河朔尉,邑里帶清漳。 春草迎袍色,晴花拂綬香。 青山入官舍,黃鳥度宮牆。 若到銅臺上,應憐魏寢荒。
无
其他无
〔唐朝〕 岑參
子真河朔尉,邑里帶清漳。 春草迎袍色,晴花拂綬香。 青山入官舍,黃鳥度宮牆。 若到銅臺上,應憐魏寢荒。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紫蕚扶千蘂,黃鬚照萬花。 忽疑行暮雨,何事入朝霞。 恐是潘安縣,堪留衛玠車。 深知好顏色,莫作委泥沙。
偶來絕頂興無窮,獨有山僧筆最工。 綠徑日長袁戶在,紫荃秋晚謝庭空。 離花影度湘江月,遺珮香生洛浦風。 欲結歲寒盟不去,忘機相對畫圖中。
銀河南渚帝城隅,帝輦平明出九衢。 刻鳳蟠螭凌桂邸,穿池疊石寫蓬壺。 瓊簫暫下鈞天樂,綺綴長懸明月珠。 仙牓承恩爭既醉,方知朝野更歡娛。
貞白求丹變姓名,主恩潛助亦無成。 侯家竟換梁天子,王整徒勞作外兵。
置天立地混沌分,造化含花處處焚。 一陰一陽乃成道,秋石蒼蒼浪子孫。 玄武朱雀明前路,湧泉真汞守乾坤。 鼎鼎製鉛成寶物,姹女藏頭不肯出。 十二葫中紫河車,四十二氣烈仙窟。 顏如玉,貌如霜,棗葉雄朱修修畢。 手摶日月入爐中,炎炎赫赫魂不失。 非濟凡間飢凍疾,不如學道急須出。 水煑冥冥白虎身,獸鑪上下兩莫測。 大象不遊於兔穴,大悟不拘於小節,迷者心差皆總失。 非傳下界盲瞽人,滅族亡身不可出。 六謌六謌,爾翺已去往蓬萊,白日霞仙,今古密鶴,叫前程,洞庭湖,禮我聖祖爲留術。 去無聲,甘如蜜,一七二七七萬畢。 開鑪忽見火一團,光彩炎炎赫赫奕。 雖濟凡間飢凍疾,不如訪道棲金室。 (《大還丹照鑑》)(按:《十國春秋》卷四七:「爾朱先生,成都人也。 字通微,亦號歸元子。 唐僖宗時隱鍊於金雞關下石室。 居久之,有異人與藥一丸,且戒曰:『子見浮石而服之,仙道成矣。 』自是遇石必投之水間,視其浮沉。 人皆笑以爲狂。 一日遊峽上,有叟艤舟相待,叩其姓氏,對曰:『涪州石姓也。 』遂豁然悟曰:『異人浮石之言,斯其應乎? 』因服藥輕舉而去。 時天復末年也。 先生有《還丹歌》傳於蜀中。 」應即此人。 此詩應即《還丹歌》。 《大還丹照鑑》作者爲後蜀廣政間人,故得以收錄之。 )。
麗錦疋云終,襜襜展向風。 花開翻覆翠,色亂動搖紅。 縷散悠揚裏,文迴照灼中。 低垂疑步障,吹起作晴虹。 既與丘遲夢,深知卓氏功。 還鄉將製服,從此表亨通。
樓上人驚歲律殘,魯郊齊壘有無間。 夕陽高鳥知何意,飛盡青冥不肯還。
君家炊飯辦蔬薇,日供畦衣三阿師。 海上浮杯登岸後,雲間飛錫過門時。 伊蒲塞作新香氣,賓度盧迎老白眉。 施受等心相稱可,月隨流水下春池。
力穡乃有秋,斯言聞自古。 天時或不順,人事亦安取。 今年問何如,常暘頗爲苦。 大田紛拆裂,槁苗渴灌注。 井甕走墟落,河車喧旦暮。 江溪近復涸,手足了無措。 禱旱急農夫,迓神擊村鼓。 動以千百人,爲此萬一舉。 烈日仍朝朝,乞靈空處處。 誰知天地回,正在頃刻許。 旱魃翻然收,豐隆激其怒。 真龍奮寂寞,商羊自鼓舞。 張蓋作濃雲,翻盆下甘雨。 剩水有平疇,曠原無焦土。 言功任鬼神,介我喜稷黍。 飽飯可預期,晚歲復何慮。 懽聲變愁嘆,憂心成悅豫。 惟時對江村,所寓隘茅宇。 因循已半月,侵凌奈酷暑。 快此一日凉,美甚八珍具。 澆腸欠濁醪,錢兄尋酒戶。
重位每憂身後罵,虛名不救眼前饑。 直須采藥名山去,日夜松風無歇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