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梁廣畫花歌

〔唐朝〕 顧況

王母欲過劉徹家,飛瓊夜入雲軿車。 紫書分付與青鳥,却向人間求好花。 上元夫人最小女,頭面端正能言語。 手把梁生畫花看,凝嚬掩笑心相許。 心相許,爲白阿孃從嫁與。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初黃綬赴藍田縣作

    蟠木無匠伯,終年棄山樊。 苦心非良知,安得入君門。 忽忝英達顧,寧窺造化恩。 螢光起腐草,雲翼騰沈鯤。 片石世何用,良工心所存。 一叨尉京甸,三省慚黎元。 賢尹正趨府,僕夫儼歸軒。 眼中縣胥色,耳裏蒼生言。 居人散山水,即景真桃源。 鹿聚入田逕,雞鳴隔嶺村。 飡和俗久清,到邑政空論。 且嘉訟庭寂,前階滿芳蓀。

    錢起 唐宋诗
  • 禪門寺暮鐘

    簨𥲤高懸于闐鐘,黃昏發地殷龍宮。 遊人憶到嵩山夜,疊閣連樓倚太空。

    李正封 唐宋诗
  • 雜曲歌辭 雨霖鈴

    雨霖鈴夜卻歸秦,猶是張徽一曲新。 長說上皇垂淚教,月明南內更無人。

    張祜 唐宋诗
  • 弔草堂禪師

    杖履疑師在,房關四壁蛩。 貯瓶經臘水,響塔隔山鐘。 乳鴿沿苔井,齋猨散雪峰。 如何不相見,倚徧寺前松。

    劉得仁 唐宋诗
  • 寄谷山長老

    遊遍名山祖遍尋,却來塵世渾光陰。 肯將的的吾師意,擬付茫茫弟子心。 豈有虛空遮道眼,不妨文字問知音。 滄浪萬頃三更月,天上何如水底深。

    齊己 唐宋诗
  • 秋晚度廢關

    秦郊平舊險,周德眷遺黎。 始聞清夜柝,俄見落封泥。 物色來無限,津途去不迷。 空亭誰問馬,閑戍但鳴雞。 山月寒彌淨,河風曉更淒。 贈言楊伯起,非復是關西。

    李行言 唐宋诗
  • 晚秋 六

    日月千回數,君名萬遍呼。

    佚名 唐宋诗
  • 七六

    喫肉多病報,知者不須湌。 一朝無諫地,(「諫」,伯三六五六卷作「間」。 )受罪始知難。

    王梵志 唐宋诗
  • 翫珠吟

    識得衣中寶,無明醉(伯作「酒」)自惺(《燈錄》、《通載》、伯作「醒」)。 百骸俱(《燈錄》、《宗鏡錄》作「雖」)潰散(伯作「悔盡」),一物鎮長靈。 知(《通載》作「智」)境渾非體(伯作「智劍揮非體」),尋(伯、《燈錄》、《通載》作「神」)珠不定(伯作「見」)形。 悟即(伯、《燈錄》、《通載》作「則」)三身佛,迷疑萬卷經。 在心心豈(《燈錄》、《通載》、伯作「可」)測,居(《燈錄》、《通載》作「歷」)耳耳難聽。 罔像先天地,淵玄(《燈錄》、《通載》作「玄泉」,伯作「懸泉」)出杳冥(伯作「名」)。 本剛非鍛(伯作「斷」)鍊,元淨(《燈錄》、《通載》作「鏡」)莫澄停(伯作「亭」、《燈錄》、《通載》作「渟」)。 盤泊(《通載》作「礴」)逾(伯作「轉」,《燈錄》、《通載》作「輪」)朝日,玲瓏(伯作「鈴鑨」)暎曉星。 瑞光流不滅,真澄(伯作「氣」)濁還清(《燈錄》、《通載》作「真氣觸還生」)。 鑒照崆峒(伯作「空洞」)寂,勞(《燈錄》、《通載》、伯作「羅」)籠法界明。 剉(《燈錄》作「挫」,伯作「春」)凡功不滅(伯作「狹」),超聖果非盈。 龍女心親獻,虵(《燈錄》、《通載》作「闍」)王口自傾(伯作「經」,《燈錄》、《通載》作「呈」)。 護鵝人却活,黃雀義(《燈錄》、《通載》作「意」)猶輕。 解語非關舌,能言不是聲。 絕邊彌瀚(《燈錄》、《通載》作「汗」)漫,三(《燈錄》、《通載》作「無」)際等空平。 演教非爲教(《燈錄》、《通載》作「說」),聞名不(《燈錄》作「勿」,《通載》作「忽」)認名。 (伯無以上四句)。 二(伯、《通載》、《燈錄》作「兩」)邊俱不(《通載》作「莫」)立(伯作「守」),中道不須行。 見月休看(《燈錄》、《通載》作「觀」)指(伯作「紙」),歸(伯作「知」,《燈錄》、《通載》作「還」)家罷問程(伯作「逞」)。 識心豈測(《燈錄》作「心則」,伯、《通載》作「心即」)佛,何佛更堪成。 (按:《景德傳燈錄》卷三十收丹霞和尚《翫珠吟二首》,此爲其二。 另伯三五九七卷、《佛祖歷代通載》卷十六亦收此詩。 異文並注出。 《宗鏡錄》卷四十收「百骸雖潰散,一物鎮長靈」二句,題作《般若吟》,不注作者名。 )。

    天然 唐宋诗
  • 偈八首 其三

    天道虧盈,地道變盈。 鬼神害盈,人道惡盈。

    釋慧遠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