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代征人妻喜夫還

〔唐朝〕 梁鍠

征夫走馬發漁陽,少婦含嬌開洞房。 千日廢臺還挂鏡,數年塵面再新妝。 春風喜出今朝戶,明日虛眠昨夜牀。 莫道幽閨書信隔,還衣總是舊時香。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眠澗花自落,步林鳥不飛。 谿谷何蕭條,日入人獨行。 落日下平楚,孤煙生洞庭。

    奚賈 唐宋诗
  • 春意二首 一

    去日丁寧別,情知寒食歸。 緣逢好天氣,教熨看花衣。

    王建 唐宋诗
  • 張好好詩

    君爲豫章姝,十三纔有餘。 翠茁鳳生尾,丹葉蓮含跗。 高閣倚天半,章江聯碧虛。 此地試君唱,特使華筵鋪。 主人顧四座,始訝來踟蹰。 吳娃起引贊,低徊映長裾。 雙鬟可高下,纔過青羅襦。 盼盼乍垂袖,一聲雛鳳呼。 繁弦迸關紐,塞管裂圓蘆。 衆音不能逐,褭褭穿雲衢。 主人再三歎,謂言天下殊。 贈之天馬錦,副以水犀梳。 龍沙看秋浪,明月遊朱湖。 自此每相見,三日已爲疎。 玉質隨月滿,豔態逐春舒。 絳脣漸輕巧,雲步轉虛徐。 旌斾忽東下,笙歌隨舳艫。 霜凋謝樓樹,沙暖句溪蒲。 身外任塵土,罇前極歡娛。 飄然集仙客,諷賦欺相如。 聘之碧瑤珮,載以紫雲車。 洞閉水聲遠,月高蟾影孤。 爾來未幾歲,散盡高陽徒。 洛城重相見,婥婥爲當壚。 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鬚。 朋遊今在否,落拓更能無。 門館慟哭後,水雲秋景初。 斜日挂衰柳,涼風生座隅。 灑盡滿襟淚,短歌聊一書。

    杜牧 唐宋诗
  • 南樓 二

    徙倚高樓夜色殘,故人聊得罄交歡。 千林日落晴偏雨,五月雲深暑亦寒。 詰曲斷巖飛鳥度,參差倒影過江看。 慚予浪着登山屐,酒罷豪吟興未闌。 (以上三首均見《鴻湘耆舊集》卷八、同治十三刊增壽等纂《直隸澧州志》卷二五、同治八年刊魏湘纂《續修慈利縣志》卷十四)(〖1〗《直隸澧州志》卷十六《隱逸》云:「周朴,隱居天門山,楚王馬殷徵召不起,著有《靈泉詩集》。 」〖2〗同書卷二六《辨訛》云:「周朴,能詩而隱,有氣節。 閩詩集中所載小傳,與《慈志》異。 其避地福州不降黃巢遇害者,吳興人也。 居天〖缺二十字〗於□□僅爲〖缺九字〗徵□則又爲唐□□□人,未可強合爲一。 其《天門靈泉院》詩『不惟用唐僧,傳明語即起』,已直溯其事。 章華孫斯億乃謂朴生於晉,老於五代,所詠之靈泉,屬慈,非石門夾山之靈泉寺。 指爲唐僧周朴詩,志亦載其墓,稱晉處士,不知何考? 若謂生於石晉時,則馬氏早滅;若所指司馬晉,則又先馬殷數百年,相距凡七姓八朝。 只是詩與《南樓》二首俱近體,非前五代人作。 而廖大隱《楚風補》又以朴爲慈利人,唐末寓福州,摭採閩集,益以《南樓》二作。 不知寓福者,本吳興人。 閩徐興公刻朴詩集,敍述甚詳,集內亦無《靈泉院》、《南樓》詩,與志載居若墓並在天門山,自當另爲一朴。 但閩集有《弔李群玉》一絕,曰『知何處』,曰『隔岸香』,固亦嘗遊澧者。 其《靈泉院》、《南樓詩》之爲慈周朴作,抑爲吳周朴遊澧時作,而閩集或以隔遠失採,惜不得《慈父》中所紀《靈泉詩集》具覽,一釐正之,並以決朴墓之在慈與辭楚辟之,信有事否? 若氏族譜,直載爲福州人,則尤疏謬者也。 」今按:《全唐詩》卷六七三收周朴詩一卷,其中有《弔李群玉》一首,可證朴確曾客澧。 又《宿玉泉寺》一首,《直隸澧州志》卷二四,以爲寺在澧州。 又有《春中途中寄南巴崔使君》、《喜賀拔先輩衡陽除正字》、《次梧州卻寄永州使君》,疑朴自巴东入湘,复南行经澧、衡、永、梧而南游。 《直隸澧州志》所載慈利另有一周朴之根據,尚嫌不足。 惟此说罕爲人知,謹錄出以資研究。 )。

    周朴 唐宋诗
  • 兵要望江南 《周易》占候第二十六(三十七首) 四

    入他國,我即論爲(辛本、川本作「其」)賓。 若是他來攻我寨,我爲主(辛本、川本作「賓」)者汝爲賓(辛本、川本作「尊」),此理合天文。

    易靜 唐宋诗
  • 與照上人

    照時遠近俱到,用時毫髪無遺。 直得二途不涉,方能照用同時。 趯倒趙州略彴,拈起馬師簸箕。 任待通身是眼,當陽未免膠𥻿。

    釋慧空 唐宋诗
  • 無諸策題問顔亡絕好軻沒無傳

    孔林黄玉化飛埃,一派淵源有自來。 具體好時心似谷,厲辭傳處口如雷。 聞聲盡是緇帷客,見色無非古市槐。 却訝文公迷聖戶,不知靈鑰有人開。

    劉子翬 唐宋诗
  • 少潜兄再立晝錦坊伯中弟有詩次韵

    東樓舊日史君家,盛德于今說孟嘉。 晝錦門牆再興起,烏衣巷陌倍輝華。 雖無崔氏聯三戟,肯學楊家簇五花。 尤喜桂枝香不斷,藏書滿屋是生涯。

    樓鑰 唐宋诗
  • 興化吳宰商卿來書

    百里報消息,一緘勞寄馳。 但知懷舊切,猶恨得書遲。 儒者可言政,懷邦當易爲。 問君安否外,別後幾篇詩。

    袁說友 唐宋诗
  • 珍林

    李棗栗銀杏,橙梨柿木瓜。 楊梅與金橘,不讓滿園花。

    張鎡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