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梅初謝小桃芳,院院鶑啼報海棠。 昨日司花新奉勅,後園差使結丁香。
无
其他无
〔宋朝〕 宋白
雪梅初謝小桃芳,院院鶑啼報海棠。 昨日司花新奉勅,後園差使結丁香。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不見關山去,何時到郯中。 已聞成竹木,更道長兒童。 籬落雲常聚,村墟水自通。 朝朝憶玄度,非是對清風。
春非我獨春,秋非我獨秋。 豈念百草死,但念霜滿頭。 頭白古所同,胡爲坐煩憂。 茫茫百年內,處身良未休。
雲髻已收金鳳皇,巧勻輕黛約殘粧。 不知昨夜新歌響,猶在誰家繞畫梁。
欲摘不得摘,如看波上花。 若敎親玉樹,情願作蒹葭。
咨予白髪年,始佐丹水曲。 夙願解塵組,幸兹洗煩欲。 琵琶翠泓湛且清,屏風畫壁勢相迎。 檉柏颼飀雜風雨,龜龍睗睒游虛明。 北行七里有靈跡,潭中聖字看歷歷。 一符君德應明時,一契吾真誓幽適。 由來此泓□□傳,今夕覩之信可憐。 夷猶頓使宦積薄,日暮濯纓心浩然。 (見乾隆四十八年官刊本《鳯臺縣志》卷十七)(此詩又見胡聘之《山右石刻叢編》卷七,詩題作《琵琶泓作幷序》。 詩前有序,錄如次:「予頃嘗秉憲,負譴而遷,才散數奇,屢移邦國。 爰初至止,即聞有兹勝,迨今一游,果覯殊絕。 澄灣納溜,激射成雷,峭壁迴景,周流如畫,嘉木潛鱗,又不可名也。 北去七里復有石潭焉,潭中有聖字,了了可覩,峰巒相屬,宛似屏障。 閒行其中,潛洞幽窟,信爲靈異。 予超然有獨往之意,而賦是詩。 」詩中有二處稍異。 第六句「相迎」作「相適」,疑誤。 第十五句琵琶泓石壁詩刻「宦積」作「宣清」,疑原應作「宦情」。 )(〖1〗《鳯臺縣志》〖姚學甲等纂修〗卷十九《輯錄部》謂:「唐清九壁詩序石刻在琵琶泓,朝議大夫高平郡別駕權澈詞,錢塘縣尉瑯琊王紓書,天寶五載夏五月二十日。 從末行逆讀自序,其秉憲被譴,來佐丹曲,訪兹勝遊,詩字俱佳。 考天寶五載、元宗丙戌。 權澈名,新舊《唐書》俱不載。 權氏,《宰相世系表》及姓族諸書並無其人,或非天水一族也。 郡人王紓,想以瑯琊地望而係之。 」)。
大澤穹天莽同色,碧瓦閶門曉花白。 石岩左右斷行人,洞庭一夜冰千尺。 曾持漢節單于壘,北風如刀割人耳。 知憐凍足苦雙摧,一生不向遐方履。 憑誰贈我紫衣裘,中吳風土清且柔。 令嚴氣正天地肅,長歌白苧臨寒流。 玉蘭酒熟金醅溢,太白連雲尚殊□。 書窗半掩晝始開,幾日紅梅斷消息。
明月如幽人,邈有出世姿。 吾欲從之遊,開門曳藤枝。 得酒袖自舉,賞此一段奇。 人生要行樂,戚戚竟何爲。 君看李太白,高風謝塵羈。
山中鹿鶴久相疏,恨不歸來與汝俱。 飛舞尚如前日否,奔騰還上後山無。 不聞警露來庭下,猶想銜花近座隅。 歎我素鍾山野性,從來與汝本無殊。
千林春入花梢紅,空庭無樹來東風。 手栽楊柳三尺許,芳意已在萌芽中。 官居難期十年木,聊爾移根伴幽獨。 雨催細葉相續生,眉峯爲誰出脩綠。 君不見美人夢中春日長,翠簾風開捲春光。 饑寒病叟寧有此,蒼苔破封對作行。 游絲飛空日停午,乳燕巢成寂無語。 柔條作陰未覆庭,影立東風不能舞。 明年我亦未成歸,會見裊裊生新枝。 清陰漸滿摇落日,度曲無力弓蠻垂。 人生於世無定著,身與楊花共飄泊。 他年莫忘桓將軍,漢南重來看摇落。
脚蹴南樓咫尺間,手摩八詠境全慳。 東西合抱兩溪水,遠近平分千里山。 但見孤鴻渺天際,更無野馬隘人寰。 一時從事先名實,豈有能誣雀鼠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