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送殿丞楊備通理睦州

〔宋朝〕 宋庠

引籍淹閨序,監州得海壖。 貪隨濤鷺驛,倦趁火城天。 織紵吳儂富,垂綸漢客賢。 遥知懷我處,霜月暝樓邊。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謫仙吟贈趙道士

    汗漫東遊黃鶴雛,縉雲仙子住清都。 三元麟鳳推高座,六甲風雷閟小壺。 日月暗資靈壽藥,山河直擬化生符。 若爲失意居蓬島,鼇足塵飛桑樹枯。

    李羣玉 唐宋诗
  • 壬戌西幸後

    武德門前顥氣新,雪融鴛瓦土膏春。 夜來夢到宣麻處,草沒龍墀不見人。

    鄭谷 唐宋诗
  • 金缶魅詩

    色分藍葉青,聲比磬中鳴。 七月初七夜,吾當示汝形。

    不詳 唐宋诗
  • 生死歌訣 三

    浮弦多是風頭痛,積聚體疼胸膈噎。 緊實號爲寒熱證,澁瀉煩燥小便澁。 芤脈蓋因陽耗散,鼻衂無時精炁竭。 脈沉兼优是重陰,氣刺胸膨癥塊結。 風寒相傳脈浮遲,外受寒邪內風熱。 肺受風寒痰欬嗽,左手見之心戰佚。 弱而兼濡是陽虛,汗出憎寒炁羸劣。 風濕風溫及濕溫,脈候交差要分別。 汗無重汗耳無知,妄語無瘖各部委是暍。 洪數脈來陽氣盛,目赤舌乾唇破裂。 浮而兼緊腎之虛,溫助寒邪益精血。 陽絕尺中脈細微,針灸勿令精炁絕。 促結代脈是脾虛,若見之時難救得,女人尺中須要盛,浮細沉遲是虛證。 忽然胗得寸中盈,六部無邪身有孕。 童女童男何以別?須看天真無損缺。 大凡童子脈來沉,童女尺中洪拍拍。 男子婦人精血衰,假饒覆溢脈無回。 一呼四至爲平脈,一呼一至死相催。 傷寒舌黑洗不紅,藥洗分明定吉凶。 汗若脈和無惡候,脈如躁疾命將殂。 中風目閉口開者,喉中拽鋸炁不敷。 脈若洪弦由可救,浮大多應命不甦。 男女五勞洪數脈,定知不久炁長吁。 大抵七表八裏脈,相連九道作程途。 表裏脈分輕重病,九怪傳來病不舒。 胗脈要分輕與少,始知生死可枝梧。 浮洪短促爲陽弱,沉細兼長陰有餘。 如此分張輕重斷,豈同俗眼一凡夫。 六部鬼賊是如何,造化陰陽事更多。 心火怕逢沉滑脈,肺金猶怕浮洪克。 唯有脾元惡木侵,四時寄旺本無形。 甲乙最嫌金炁重,腎中脈緩水無盈。 一位克重當須斷,二位克重却分輕。 三位克時難救療,縱然暫醒必歸冥。 水火相臨分上下,金木相侵事必凌。 水土二宮俱要靜,一宮有克少安寧。 高士要知刑克賊,孰能考究記心經。 春怕庚辛秋惡候,夏嫌水氣火相刑。 刑剋只分輕與重,自然切脈甚精明。 左手胗得重病脈,右手脈候却調勻。 只斷脈中須應病,故知命脈得和平。 假此一例餘倣此,醫門學者要勞心。 (以上三首均見《宛委別藏》影寫本杜光庭《廣成先生玉函經》。 )。

    杜光庭 唐宋诗
  • 結定襄郡獄效陶體

    我在河東時,使往定襄里。 定襄諸小兒,爭訟紛城市。 長老莫敢言,太守不能理。 謗書盈几案,文墨相填委。 牽引肆中翁,追呼田家子。 我來折此獄,五聽辨疑似。 小大必以情,未嘗施鞭箠。 是時三月暮,遍野農桑起。 里巷鳴春鳩,田園引流水。 此鄉多雜俗,戎夏殊音旨。 顧問邊塞人,勞情曷云已。

    崔顥 唐宋诗
  • 登甘露寺北望

    京口潮來曲岸平,海門風起浪花生。 人行沙上見日影,舟過江中聞櫓聲。 芳草遠迷揚子渡,宿烟深映廣陵城。 游人鄉思應如橘,相望須含兩地情。

    徐鉉 唐宋诗
  • 送職方張員外領荆湖北漕

    粉闥仙郎鬢未秋,懿文精力允僉求。 新榮亳忌祠神館,更按喬卿露冕州。 楚匭貢茅紛騎置,蜀艘移粟蔽江流。 富人緩役承平士,肯學研桑苦運籌。

    宋庠 唐宋诗
  • 旬沐二首 其二

    待詔官非急,還家體不勤。 里無休汝騎,窗有上羲人。 密樹稍迎夏,晚花猶及春。 幽懷誰與晤,杯酒强相親。

    宋祁 唐宋诗
  • 書院即事

    爲無經濟學,萬里築幽栖。 波漲青冥濶,柳垂春色低。 烟花薰小院,風竹掩丹梯。 便是神仙宅,世人應未迷。

    胡宏 唐宋诗
  • 題唐鄭虔山居說聽圖

    言者不知知者默,此語吾聞於老君。 若道老君是知者,緣何自著五千文。

    宋高宗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