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歲西都餞使旗,今茲何幸復相依。 潁川士族占星聚,遼海鄉人看鶴歸。 乘塞惠風消戰略,論文精辯破談圍。 衰翁不敢言恩舊,但惜匆匆別袂揮。
无
其他无
〔宋朝〕 宋庠
昔歲西都餞使旗,今茲何幸復相依。 潁川士族占星聚,遼海鄉人看鶴歸。 乘塞惠風消戰略,論文精辯破談圍。 衰翁不敢言恩舊,但惜匆匆別袂揮。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仙鳳翠皇死,葳蕤光彩低。 非無鴛鸞侶,誓不同樹棲。 飛馳歲云暮,感念雛在泥。 顧影不自暖,寄爾蟠桃雞。 馴養豈無愧,類族安得齊。 願言成羽翼,奮翅凌丹梯。
何處生春早,春生半睡中。 見燈如見霧,聞雨似聞風。 開眼猶殘夢,擡身便恐融。 却成雙翅蝶,還繞庳花叢。
共作洛陽千里伴,老劉因疾駐行軒。 今朝獨自山前立,雪滿三峰倚寺門。
鄉心迢遰宦情微,吏散尋幽竟落暉。 林下草腥巢鷺宿,洞前雲濕雨龍歸。 鐘隨野艇回孤棹,鼓絕山城掩半扉。 今夜西齋好風月,一瓢春酒莫相違。
遊秦復滯燕,不覺近衰年。 旅貌同柴毀,行衣對骨穿。 籬寒多啄雀,木落斷浮煙。 楚夜聞鳴鴈,猶疑在塞天。
門徑蕭蕭長綠苔,一回登此一徘徊。 青牛謾說函關去,白馬親從印土來。 確實是非憑烈焰,要分真僞築高臺。 春風也解嫌狼籍,吹盡當年道教灰。 (見《四部叢刊初編》影宋本釋法雲《翻譯名義集》卷七「續補譯師」條注。 日本《續藏經》本宋釋子昇、如祐輯《禪門諸祖師偈頌》卷下之下稱此詩爲「唐太宗《題白馬寺》」。 )(按:《全唐詩》卷七八六以此詩歸無名氏,云「其聲調不類,要是後人妄託。 」然此詩徵引甚早。 《翻譯名義集》亦非僞妄之書。 同卷錄義淨三藏詩,亦初唐時人。 恐館臣之意不在聲類,而在此詩有玷太宗之盛德耳。 義淨詩亦誤錄。 岑仲勉先生《讀全唐詩札記》已斥其妄。 初唐七律傳世甚少。 故重錄之。 )。
一斗穀夜餉,一疋絹二丈,丁車大牛西南上。 若不信吾語,看先烏東飛,雉北走,空虛匡上見猪狗。 □□□□□□□,日無光,月無影,星辰遼亂入(下缺)。 (以上皆見《沙州文錄》,原題《寶公預言》,據上虞羅氏藏敦煌殘卷。 )(按:寶誌詩,《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梁詩》卷三僅據《南史》、《隋書》收讖詩四則,漏收二則,即《洛陽伽藍記》所載:「大竹箭,不需羽。 東箱屋,急手作。 」《南史》卷六三《王神念傳》載其天臨中讖:「太歲龍,將無理。 蕭經霜,草應死。 餘人散,十八子。 」本書前錄諸詩偈讖言,是否出於唐前,無從確定。 如其《十二時》,《洛陽伽藍記》稱寶公「造《十二辰歌》」,但其真僞,今人頗有爭論,多傾向於非六朝時之作。 〖詳參王重民《敦煌遺書論文集》附錄〗但前錄諸作,即出依託,至遲亦應爲五代以前的作品,故錄收於此。 另《太平廣記》卷一六三引《劉賓客嘉話錄》引「兩角女子」讖一則,《全唐詩》卷八七五已收,不重錄。 )。
掃地焚香避濕蒸,睡餘茶熟碾聲清。 風來桐竹僛僛舞,雨過堦除㶁㶁鳴。
越國車前矜勇甚,子陽井底太驕生。 乘時不羨雲溟樂,口作儀同鼓吹聲。
刀頭歸約月殘時,棐几流塵滿兔枝。 陰地雨蛙欺鼓吹,後園煙茗老槍旗。 風回曲榭花英聚,泉噴坳堂蘚暈移。 卧看屋梁周粟飽,不嫌五管號支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