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頭山圍天,濯足樹映潭。 山中記今日,四士集空巖。
无
其他无
〔宋朝〕 陳與義
舉頭山圍天,濯足樹映潭。 山中記今日,四士集空巖。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 泥濘非一時,版築勞人功。 不畏道途永,乃將汩沒同。 白馬爲鐵驪,小兒成老翁。 哀猿透却墜,死鹿力所窮。 寄語北來人,後來莫悤悤。
翩翩兩玄鳥,本是同巢燕。 分飛來幾時,秋夏炎涼變。 一宿蓬篳廬,一栖明光殿。 偶因銜泥處,復得重相見。 彼矜杏梁貴,此嗟茅棟賤。 眼看秋社至,兩處俱難戀。 所託各暫時,胡爲相歎羨。
兄弟義[居](君)活,一種有男女。 兒小教讀書,女小教針補。 兒大與(郭校「須」)娶妻,女大須嫁去。 當房作私產,共語覓嗔處。 好貪競盛喫,無心奉父母。 外姓能蛆姡,啾唧由女婦。 一日三場鬬,自分不由父。 近逢窮業至,緣身一物無。 披繩兼帶索,行時須杖扶。 四海交遊絕,眷屬永還(張改作「遠」)疏。 東西無濟着,到處即女君(張改「安居」,項、戴校作「汝居」)。 (以上錄自張錫厚《王梵志詩校輯》卷二,原卷爲伯三二一一、斯五四四一、斯五六四一。 以《敦煌掇瑣》三一參校。 )(按:《全唐詩續補遺》卷二據《敦煌掇瑣》錄伯三二一一卷收其中二十六首爲缺名《五言白話詩》。 張錫厚考證此卷爲王梵志作,可以定論。 今將童氏未收之作皆錄出。 )。
七月下三巴,孤舟近九華。 魂猶驚灧澦,石更見那查。
下蔡行差近,金陵路更東。 忉忉成念遠,咄咄但書空。 恩厚容藏疾,時亨遂諱窮。 祿慚千石守,老謝一錢翁。 憶昨趨陪日,仍緣班序同。 我生真寡合,君量自旁通。 散袠疑皆瑩,忘疲宴屢終。 聯驂屬車後,數會未央中。 禁樹排頭碧,衙旗曳尾紅。 籠街接騶士,賜管鏤宮工。 慈豆分堯箑,歌雲識沛風。 斯文誠有屬,吾道豈常隆。 泰市俄驚虎,鈞天亟駭熊。 塵埃忽蒙自,桃李併來蟲。 箕次橫長舌,飈輪走轉蓬。 歇芳間鷤鴂,禦溼問芎藭。 可笑矜疏節,私憐抱朴忠。 望霄嗟墜雨,歛翼避虛弓。 尚忝銀符密,貪誇隼旆雄。 玉魚供晝啜,珠米報秋豐。 病久衰還早,身閒意愈沖。 虧全從月蚌,喜怒任狙公。 急景沉歡緒,長波隔訊筒。 南飛俱似鵻,北嚮未如鴻。 二閣懷趨走,重閽限鬰蔥。 惟應心報國,丹赤鬭江楓。
故人玉骨已生苔,邂逅逢君亦樂哉。 湖寺繫舟無夢去,京塵馳騎有詩来。 醉中不敢教兒誦,看處常須浴手開。 久矣世間無健筆,相期力幹萬鈞回。
陰伏陽升直泰辰,當年猶想降庚寅。 泰山北斗人皆仰,和氣春風德有鄰。 會即吹噓九天上,豈徒風月五溪濱。 不惟相國同年契,更有齊年相國人。
詩蔽思無邪,禮主毋不敬。 二言書諸紳,時時與涵泳。
琵琶未盡使人嗟,淚洒華林御苑花。 今日聞韶無處所,雁煙蛩雨屬他家。
萬綠梢頭眼,雙江合處城。 山如人有立,水與市俱橫。 啼鳥春風暖,飛花晚照明。 笙歌推使去,緩屧當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