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起一念須彌山,韶陽法施意非慳。 肯來兩手相分付,擬去千尋不可攀。 滄海闊,白雲閑,莫將毫髮著其間。 假雞聲韻難謾我,未肯模胡放過關。
无
其他无
〔宋朝〕 釋正覺
不起一念須彌山,韶陽法施意非慳。 肯來兩手相分付,擬去千尋不可攀。 滄海闊,白雲閑,莫將毫髮著其間。 假雞聲韻難謾我,未肯模胡放過關。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無事共干世,多時廢隱淪。 相看戀簪組,不覺老風塵。 勸酒憐今別,傷心倍去春。
扁舟時屬暝,月上有餘輝。 海燕秋還去,漁人夜不歸。 中流何寂寂,孤棹也依依。 一點前村火,誰家未掩扉。
早歲京華聽越吟,聞君江海分逾深。 他時若寫蘭亭會,莫畫高僧支道林。
媧皇遺音寄玉笙,雙成傳得何淒清。 丹穴嬌雛七十隻,一時飛上秋天鳴。 水泉迸瀉急相續,一束宮商裂寒玉。 旖旎香風繞指生,千聲妙盡神仙曲。 曲終滿席悄無語,巫山冷碧愁雲雨。
學織繚綾功未多,亂拈機杼錯拋梭。 莫教官錦行家見,把此文章笑殺他。
寒山白雲裏,法侶自招攜。 竹徑通城下,松門隔水西。 方同沃洲去,不作武陵迷。 髣髴心知(《全唐詩》作「遙看」)處,高峰(《全唐詩》作「秋風」)是會稽。 (見《會稽掇英總集》卷七)(按:《全唐詩》卷三八四收此詩爲張籍作。 今檢《宋高僧傳》卷十五、《文苑英華》卷八六四獨孤及撰《揚州慶雲寺律師一公塔碑》,知靈一卒於寶應元年,年三十六。 張籍生年難確考,但在大曆間殆無可疑。 張籍生於靈一卒後,此詩非其作甚明。 郎士元與靈一同時,詩應爲其作。 )。
馳道楊花滿御溝,紅妝縵綰上青樓。 金章紫綬千餘騎,夫壻朝回初拜侯。
翠竹丹楓共一村,詩家得句轉清新。 已憐楚地梅知臘,更想隋河柳欲春。 須信成名皆志士,故應行樂屬吾人。 請君淬礪斑斑刃,始驗儒冠不誤身。
睦州擔板幾人扶,喪者多應在半途。 言下要教通徹去,迥然心眼顧醒甦。
跋涉州塗僅八旬,今朝纔得次安仁。 更須五日爲行客,方得開藩見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