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貞懿皇后挽歌三首 二

〔唐朝〕 竇叔向

後庭攀畫柳,上陌咽清笳。 命婦羞蘋葉,都人插柰花。 壽宮星月異,仙路往來賒。 縱有迎仙術,終悲隔絳紗。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酬嚴司空荆南見寄

    金貂再領三公府,玉帳連封萬戶侯。 簾捲青山巫峽曉,煙開碧樹渚宮秋。 劉琨坐嘯風清塞,謝朓題詩月滿樓。 白雪調高歌不得,美人南國翠蛾愁。

    武元衡 唐宋诗
  • 先醉

    今日樽前敗飲名,三桮未盡不能傾。 怪來花下長先醉,半是春風蕩酒情。

    元稹 唐宋诗
  • 過農家

    欲羨農家子,秋新看刈禾。 蘇秦無負郭,六印又如何。

    崔道融 唐宋诗
  • 兵要望江南 占鳥第二十二(京本作「占飛禽第二十」○八十三首) 六十六

    鷹與鷂,逐鳥奔吾軍。 前有暴客(辛本、川本、京本作「兵」)來勢猛,速當准備莫因循,常(京本作「當」)守險關津。

    易靜 唐宋诗
  • 永明山居詩(六十九首) 六十九

    三度曾經游此地,從緣權順世間情。 登山雖有謝安志,遁迹慚無慧遠名。 翠疊寒枝松未老,影深幽徑竹新成。 莫言去住關懷抱,雲本無心水自清。 (見懺庵居士《高僧山居詩》,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二十三年綫裝鉛印本。 )(〖1〗張靖龍云:永明即延壽。 清釋際祥《淨慈寺志》〖《武林掌故叢編》第十三集〗卷十九附著述目中有「《永明壽禪師山居詩》,吳越僧延壽撰」等語。 卷十八明人李日華山居詩序中記載了永明山居詩的刻本來源,序後附錄佛國山人黃樹穀《集山居詩絕句》十首。 旁小字注曰:「集永明壽禪師詩句。 」其詞句與懺庵居士本全部相同。 集句詩後附載和詩諸公云,高峰妙法嗣布衲雍公,嘗居南屏,賡和《永明山居詩》六十九首,楚石梵琦有《和永明山居詩》,梅雪有《和永明山居詩》。 古春云:「永明壽禪師有詩六十九首,慶壽獨庵從和之。 」按元代天目山大覺正等寺布衲祖雍的和作,今存其一,見《西天目祖山志》卷五,步延壽山居詩其二韻。 又懺庵居士《高僧山居詩續編》載元代天台高僧無見先覩《和永明禪師〖山居詩〗韻》六十九首,步韻甚嚴。 從永明山居詩的內容來看,也屬智覺延壽所作無疑。 詳細考證參見拙作《延壽及其佚詩》,載《溫州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一九八六年第三期。 按:日本《續藏經》本宋釋文沖《慧日永明寺智覺禪師自行錄》末附延壽著作總目,有《山居詩》一卷,當即指以上所錄諸詩。 此書所錄延壽所作詩尚有《詩讚》一卷、《物外集》十卷五百首、《吳越唱和詩》一卷、《光明會瑞應詩》一卷、《供養石橋羅漢一十會祥瑞詩》一卷、《雜歌》一卷、《布金歌》一卷、《定慧相資歌》一卷。 )。

    延壽 唐宋诗
  • 偈二十七首 其一○

    石門深且幽,好住不肯住。 翻身入城隍,却向鬧市去。 鬧浩浩處冷湫湫,冷湫湫處看楊州。 四五百條花柳巷,二三千處管絃樓。

    釋守浄 唐宋诗
  • 盤洲雜韻上 慈竹

    義居傳九世,瑞物記三荆。 何似同根竹,春風一死生。

    洪适 唐宋诗
  • 送劉學錄之建陽 其二

    寶劍韜藏久未伸,天生南浦一文人。 好將玉匣呈巖電,洗出寒光萬丈新。

    陳宓 唐宋诗
  • 宿康口漁家

    陰雲議雪風颼颼,黄沙翳暝征人愁。 漁家假宿休疲骨,敗蘆紉壁茅蓋頭。 行營鼓角聲動地,釣翁不慣皆掩耳。 刺船火急入葭葦,問訊鷗鷺莫驚起。

    趙汝鐩 唐宋诗
  • 和虞退夫韻 其二

    牛女河邊兩夾持,前瞻箕斗後虛危。 經星不動元如此,自是人閒空好奇。

    魏了翁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