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鄰月堂求頌

〔宋朝〕 釋正覺

畦衣我是出塵人,卜築高堂與月鄰。 床上金刀香剪桂,篋中玉斧冷修輪。 寒癯破夢無嫌病,清白傳家不愧貧。 門外潮平船著棹,點頭老兔靜分身。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復愁十二首 六

    胡虜何曾盛,干戈不肯休。 閭閻聽小子,談話覓封侯。

    杜甫 唐宋诗
  • 皇帝感詞 一

    提劒風雷動,垂衣日月明。 禁花呈瑞色,國老見星精。 發棹魚先躍,窺巢鳥不驚。 山呼一萬歲,直入九重城。

    盧綸 唐宋诗
  • 題谷隱蘭若三首 一

    風惹閑雲半谷陰,巖西隱者醉相尋。 草衰乍覺徑增險,葉盡却疑溪不深。

    段成式 唐宋诗
  • 長安春日

    浩浩看花晨,六街揚遠塵。 塵中一丈日,誰是晏眠人。 御柳舞着水,野鸎啼破春。 徒云多失意,猶自惜離秦。

    曹松 唐宋诗
  • 永明山居詩(六十九首) 六十九

    三度曾經游此地,從緣權順世間情。 登山雖有謝安志,遁迹慚無慧遠名。 翠疊寒枝松未老,影深幽徑竹新成。 莫言去住關懷抱,雲本無心水自清。 (見懺庵居士《高僧山居詩》,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二十三年綫裝鉛印本。 )(〖1〗張靖龍云:永明即延壽。 清釋際祥《淨慈寺志》〖《武林掌故叢編》第十三集〗卷十九附著述目中有「《永明壽禪師山居詩》,吳越僧延壽撰」等語。 卷十八明人李日華山居詩序中記載了永明山居詩的刻本來源,序後附錄佛國山人黃樹穀《集山居詩絕句》十首。 旁小字注曰:「集永明壽禪師詩句。 」其詞句與懺庵居士本全部相同。 集句詩後附載和詩諸公云,高峰妙法嗣布衲雍公,嘗居南屏,賡和《永明山居詩》六十九首,楚石梵琦有《和永明山居詩》,梅雪有《和永明山居詩》。 古春云:「永明壽禪師有詩六十九首,慶壽獨庵從和之。 」按元代天目山大覺正等寺布衲祖雍的和作,今存其一,見《西天目祖山志》卷五,步延壽山居詩其二韻。 又懺庵居士《高僧山居詩續編》載元代天台高僧無見先覩《和永明禪師〖山居詩〗韻》六十九首,步韻甚嚴。 從永明山居詩的內容來看,也屬智覺延壽所作無疑。 詳細考證參見拙作《延壽及其佚詩》,載《溫州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一九八六年第三期。 按:日本《續藏經》本宋釋文沖《慧日永明寺智覺禪師自行錄》末附延壽著作總目,有《山居詩》一卷,當即指以上所錄諸詩。 此書所錄延壽所作詩尚有《詩讚》一卷、《物外集》十卷五百首、《吳越唱和詩》一卷、《光明會瑞應詩》一卷、《供養石橋羅漢一十會祥瑞詩》一卷、《雜歌》一卷、《布金歌》一卷、《定慧相資歌》一卷。 )。

    延壽 唐宋诗
  • 硤石遇雨宴前主簿從兄子英宅

    縣城蒼翠裏,客路兩崖開。 硤石雲漠漠,東風吹雨來。 吾兄此爲吏,薄宦知無媒。 方寸抱秦鏡,聲名傳楚材。 折腰五斗間,僶俛隨塵埃。 秩滿少餘俸,家貧仍散財。 誰言次東道,暫預傾金罍。 雖欲少留此,其如歸限催。

    劉長卿 唐宋诗
  • 盤洲雜韻上 流瀑

    高坡勢建瓴,觸石驚濤沸。 入耳轉聲清,廬峽參差是。

    洪适 唐宋诗
  • 夜聞松聲有感

    清晨放船落星石,大風吹颿如箭激。 回頭已失廬山雲,却上吳城觀落日。 夜深龍歸擘祠門,入木數寸留爪痕。 明朝就視心尚慄,腥風卷地雷霆奔。 歸船買酒持自慰,性命平生驚屢戲。 固知神怒有定時,波紋蹙作魚鱗細。 如今衰病臥林坰,霜覆茆簷月滿庭。 松聲驚破三更夢,猶作當時風浪聽。

    陸游 唐宋诗
  • 半山寺三首 其一

    霜松雪竹老重尋,南蕩東陂水自深。 鳳去宅存誰與住,不如作寺免傷心。

    楊萬里 唐宋诗
  • 鴈汊東守風四首 其三

    驚麋碭洪浸,何人矢麗龜。 遂令老病叟,珍毳及晚炊。 野鹿敢伯仲,江鱘讓甘肥。 淮人篤鄉義,賤乞等韭葵。 向來無人境,沙漫水無涯。 市聲不到耳,茭葦相因依。 今無暴客虞,解衣候朝曦。 厚味真過矣,安食如含飴。

    陳造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