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到容州,臨池照白頭。 興隨年已往,愁與水長流。 僶俯思逋客,辛勤悔飯牛。 詩人亦何意,樹草欲忘憂。
无
其他无
〔唐朝〕 竇羣
何事到容州,臨池照白頭。 興隨年已往,愁與水長流。 僶俯思逋客,辛勤悔飯牛。 詩人亦何意,樹草欲忘憂。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上弦明月半,激箭流星遠。 落雁帶書驚,啼猿映枝轉。
八月更漏長,愁人起常早。 閉門寂無事,滿院生秋草。 昨宵西窗夢,夢入荆南道。 遠客歸去來,在家貧亦好。
滿國賞芳辰,飛蹄復走輪。 好花皆折盡,明日恐無春。 鳥避連雲幄,魚驚遠浪塵。 如何當此節,獨自作愁人。
茂先王佐才,作牧楚江隈。 登樓正欲賦,復遇仲宣來。 黃鵠飛將遠,雕龍文爲開。 寧知昔聯事,聽曲有餘哀。
嵓□□□萬木中,□□特地一枝紅。 擬攀叢棘□寥寂,□□□香感細風。 (見陸心源《吳興金石記》卷四。 《吳興金石記》云此詩在顧渚山,詩前有序,已殘泐,錄如次:「□於□□□□爲大中五年刺史樊川杜牧奉貢訖事季春□休來□□□七言。 」詩及序又見《兩浙金石志》卷三,但殘泐更甚,詩中第二句「特地」作「時池」,似誤。 )(《吳興金石記》陸心源案畧云:「拓本高一尺三寸,廣二尺三寸,字徑二寸,……談錀《吳興志》:牧於大中四年十一月授湖州刺史。 逾年,以考功郎中知制誥,遺愛塞路。 公退之餘,登臨賦詠,碧瀾消暑,俱有留題。 蓋亦不知顧渚之有詩刻石也。 《樊川集》亦未收。 」)。
鳴笳疊鼓擁回軍,破國平蕃昔未聞。 丈夫鵲印搖邊月,大將龍旗掣海雲。
新秋摇落意,只似舊秋時。 流景預何事,長年真自悲。 芙蕖兼露歇,楊柳带蟬衰。 歎罷蹉跎在,惟應素領知。
粲粲來禽味獨香,孤根誰徙向天涯。 好尋青李相遮映,風味應同逸少家。
禹穴鎮名山,神龍夙呵衛。 告成餘此跡,天地相終始。 昔在紹興中,弔古先君子。 探穴勇躋攀,慨嘆不能已。 援筆賦會稽,兼述風土美。 趨庭童丱時,誦之能略記。 頗識尋幽趣,便有東遊志。 道路阻且長,日月疾難恃。 此興墮渺茫,轉燭逾三紀。 兩年寓臨安,相隔纔一水。 登覽似可期,特未敢必耳。 今年正月末,乃不料行止。 雲隨渡江風,身著千巖裏。 借問自何方,可訪夏后氏。 或指高峰云,近在十五里。 是日天氣清,好風濯衣袂。 興來不假懶,偕行二三子。 猶子試上庠,邂逅亦能侍。 呼舟汎鏡湖,肌膚撲空翠。 新荷點青錢,魚行不相避。 水凈無波濤,曾不踰時至。 捨棹叩仙扉,宮額賜龍瑞。 古道怪松引,重門老柏倚。 苔徑稍深登,曲折窮幽邃。 巨石忽在眼,不與他石類。 勢壓千萬山,魑魅敢睥睨。 人言爲洞天,我忻識勝地。 當中生裂紋,舊傳有深閟。 重玄鎖關鑰,莫測神靈意。 戀戀不能去,而有感于己。 平生喜搜訪,幽山殆有契。 何以俛仰間,來遊者三世。 先賦那敢攀,靈光誠自愧。 强裁五言詩,未能無習氣。 詩成不須寫,阿龜聊復識。
地爐晨起撥寒灰,困睫濛濛尚懶開。 正倚蒲團覓殘夢,一聲啼鳥又驚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