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髮半山雪,青瞳兩眼秋。 的的環中意,綿綿方外遊。 虛空說法何須口,萬像森羅自點頭。
无
其他无
〔宋朝〕 釋正覺
白髮半山雪,青瞳兩眼秋。 的的環中意,綿綿方外遊。 虛空說法何須口,萬像森羅自點頭。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縣君好磚渠,繞水恣行游。 鄙性樂疎野,鑿地便成溝。 兩岸值芳草,中央漾清流。 所尚既不同,磚鑿可自修。 從他後人見,境趣誰爲幽。
上天下天水,出地入地舟。 石劒相劈斫,石波怒蛟虯。 花木疊宿春,風飆凝古秋。 幽怪窟穴語,飛聞肸蠁流。 沈哀日已深,銜訴將何求。
四面杉蘿合,空堂畫老仙。 蠹根停雪水,曲角積茶煙。 道至心機盡,宵晴瑟韻全。 暫來還又去,未得坐經年。
天然根性異,萬物盡難陪。 自古承春早,嚴冬鬬雪開。 豔寒宜雨露,香冷隔塵埃。 堪把依松竹,良塗一處栽。
長其船兮利其斧,輸予薪兮勿予侮。 田予登兮穀予庾,突晨煙兮蓬縷縷。 窗有明兮編有古,飽而安兮惟編是伍,時不用兮吾無汝撫。
曾于方外見麻姑,聞說君山自古無。 元是崑崙山頂石,海風吹落洞庭湖。
百度看星月,千回望五更。 自知無夜分,乞顧早天明。 (〖1〗以上五十九首詩,與卷一所著錄的馬雲奇詩一道鈔寫在伯二五五五殘卷上,按其內容和編次,當是一人所寫,可惜這個作者的姓名已不可考知。 從詩的內容看來,這個作者很可能是一位身遭吐蕃拘禁的敦煌使臣。 這些詩所表現的時間和地點,約在唐代宗大曆元年〖七六五〗凉州陷於吐蕃到德宗建)(中二年〖七八一〗敦煌淪陷之間。 作者在冬日從敦煌馬圈口堰出發,出使吐谷渾,經過墨離海,次年夏到青海,却不幸被拘禁,失去了人身自由;又經過臨水,度赤嶺,次白水戍,到達被吐蕃佔據的臨蕃。 他所經歷的時間,正是吐蕃極盛、河隴淪陷,安西、北庭與中原音訊斷絕之時,因此詩中所反映的思想狀況,代表了當時西北邊塞廣大文人士子的心情。 同時,這些詩實際上又是當時河隴地區的紀行詩,詩中所描述的邊塞地區的自然風貌、游牧地帶的典型景物以及被吐蕃攻陷後的邊鎮守捉的荒涼景象,在別的唐人邊塞詩中均不多見,因此,它們無論在歷史,或文學史,或民族文化交流的研究上,都有着不可忽視的寶貴價值。 〖有關伯二五五五殘詩卷,可參看柴劍虹《敦煌唐人詩文選集殘卷〖伯二五五五〗補錄》,見《文學遺產》一九八三年第四期。 〗)。
紫臺穹跨連綠波,紅軒鉿匝垂纖羅。 中有一人金作面,隔幌玲瓏遙可見。 忽聞黃鳥鳴且悲,鏡邊含笑著春衣。 羅袖嬋娟似無力,行拾落花比容色。 落花一度無再春,人生作樂須及辰。 君不見楚王臺上紅顏子,今日皆成狐兔塵。
丹青史筆敢虛張,功德巍然軼漢唐。 奠玉五回朝上帝,御樓三度納降王。
橘刺藤梢罥客衣,直緣微祿得奔馳。 懸知投老歸田味,只似登山困睡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