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其二五八

〔宋朝〕 釋正覺

兀然而然,湛存象先。 曹溪昧橫畫,少室還默傳。 體不匿而了了,用不勤而綿綿。 得麟角兮石頭足,捋虎須兮林際顛。 壁上如今謾撐起,知音自然聞說禪。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旅遊

    此心非一事,書札若爲傳。 舊國別多日,故人無少年。 空巢霜葉落,疎牖水螢穿。 留得林僧宿,中宵坐默然。

    賈島 唐宋诗
  • 送林上人歸永嘉舊居

    東越常懸思,山門在永嘉。 秋光浮楚水,帆影背長沙。 城黑天台雨,村明海嶠霞。 時尋謝公跡,春草有瑤花。

    齊己 唐宋诗
  • 新都南亭別郭大元振

    竹徑女蘿蹊,蓮洲文石隄。 靜深人俗斷,尋翫往還迷。 碧潭秀初月,素林驚夕棲。 褰幌納鳥侶,罷琴聽猨啼。 佳辰改宿昔,勝寄在暌攜。 長懷賞心愛,如玉復如珪。

    盧崇道 唐宋诗
  • 扶南曲歌詞五首 四

    宮女還金屋,將眠復畏明。 入春輕衣好,半夜薄妝成。 拂曙朝前殿,玉墀多珮聲。

    王維 唐宋诗
  • 舞鳯石

    遠見麻姑戲瑞禽,每來教舞此壇心。 基離地面三千丈,勢倚雲根一萬尋。 煙海日搖雙翅影,洞天風散九韻音。 自從越叟分明說,便想羅浮直至今。 (〖1〗上面這些詩寫辰一小冊上,線裝,僅存五葉,共二十八首。 後有殘闕,原書葉數、詩數不知多少。 總題《涉道詩》,下題撰人李翔姓名。 李翔的時代和事跡無所考,這個詩集也不見於著錄。 所歌詠酬答的都是道山道觀,當時道教的天師、尊師、鍊師、總真以及供奉和道教史上的著名人物事跡等。 這應該是一部現存最古的道徒詩集。 〖2〗詩中所表現的山名和地名,多在今江西、江蘇、浙江三省,主要是在龍虎山、茅山、天台山之間,李翔大概就是這一地區以內的人。 他的時代,大概是第九世紀末年或第十世紀初年的人。 謝自然是貞元十一年〖七九五〗十一月十二日卒於梁州西門外金泉山的,韓愈〖七六八--八二四〗有《謝自然詩》〖《昌黎先生集》卷一〗,李翔有《題謝自然傳後》〖傳爲郡守李堅所作〗,所以李翔時代,疑比韓愈稍晚。 〖日本《道教研究》第一冊刊吳其昱《李翔及其涉道詩》推定李翔爲唐高祖九世孫,江王李元祥之後,曾官莆田尉,約於咸通間在世,所據爲《新唐書》卷七○下《宗室世系表》,可備一說。 〗)。

    李翔 唐宋诗
  • 與崔渥登眺江亭賦長韻(題擬)

    檻外征帆次第行,漁歌偏唱《竹枝》聲。 荷翻水面真珠碎,柳颺灣頭綠綫輕。 巒隱九疑忘去處,淚經千古轉分明。 寥寥日暮雲空淡,應爲嚴妝廟貌清。 (《燈下閑談》卷下《湘妃神會》)。

    濮陽人 唐宋诗
  • 沙丘城下寄杜甫

    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 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 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 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

    李白 唐宋诗
  • 承親戚見過生朝賦此爲謝

    冠者五六人,駕言款吾門。 是日射蓬矢,請壽此山樽。 吾方念初生,非止祭特豚。 保母親食我,卜士負且言。 劬勞曾莫報,喪亂乃僅存。 愧子自遠來,戒婦具盤飧。 草木皆華滋,春事亦嬋媛。 如欲起我衰,豪氣薄乾坤。 何用酌酒漿,斗柄可手援。

    晁公遡 唐宋诗
  • 盤洲雜韻上 鼓子

    抽蔓類牽牛,含芳伍萱草。 上上不知休,高柯厭纏繞。

    洪适 唐宋诗
  • 黄世永哀辭

    聖門際天而不可逕兮,子聚糧以疾趨。 古文熄而哇鄭兮,子獨追而雅諸。 衆皆賞其襮而遺其裏兮,知全者不在予。 仕者謂贛民之嚚兮,不啻沬邦之夫。 何子之仁以蒞兮,若膝下之乳雛。 予惟子之觀兮,則未知封屋之迂。 沐猴豸而罔靦兮,子髮上而衡盱。 舍己躁進而謂子躁進兮,宜不曰沽名之非愚。 世切齒於彼之晚霣兮,流涕於子之不晚殂。 庸知天之不子祉兮,不厚彼之辜。 惟師友之恩紀兮,一飯而九其吁。 天不予棐而奪予朋兮,半其濟而亡艫。 決汝漢而東之兮,曾足爲予淚之餘。 若子之死而不死兮,不亦名星日而骨幽墟。

    楊萬里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