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其二九六

〔宋朝〕 釋正覺

松老皮皴,竹癯節稜。 髮白遠山雪,心明長夜燈。 回機歷歷,隨用騰騰。 因緣妙觸初無礙,箇是玲瓏岩下僧。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宿洄溪翁宅

    長松萬株遶茅舍,怪石寒泉近巖下。 老翁八十猶能行,將領兒孫行拾稼。 吾羨老翁居處幽,吾愛老翁無所求。 時俗是非何足道,得似老翁吾即休。

    元結 唐宋诗
  • 西行別東臺詳正學士

    意氣坐相親,關河別故人。 客似秦川上,歌疑易水濱。 塞荒行辨玉,臺遠尚名輪。 洩井懷邊將,尋源重漢臣。 上苑梅花早,御溝楊柳新。 只應持此曲,別作邊城春。

    駱賓王 唐宋诗
  • 過中書元舍人山齋

    元侯松子賓,寓此掖垣職。 移疾多暇豫,孤齋恣閑息。 修逕接大野,重巒跨南北。 具物芬榮時,登攀各可極。 林間百鳥變,郊外千花織。 秦嶺似雲橫,周原如黛飾。 洛中昔遊衍,常聞故園憶。 清言盡場圃,嘉話數耘植。 夢想恒載馳,松篁若舊識。 酒情忽無限,琴意忻有得。 更閱青谿詩,逾勵丹霞食。 貴者日已遠,幸君惠容色。 朅來休潁陽,任予孤且直。 (同前見《大典》卷二五三九。 )。

    宋之問 唐宋诗
  • 冶山二十詠(幷序) 天泉池

    魚鱗息枯池,廣之使涵泳。 疏鑿得蒙泉,澄明覩明鏡。 (《淳熙三山志》卷一)(按:《淳熙三山志》云:「唐元和八年,刺史裴次元于其〖指冶山〗南闢爲毬場,即山爲亭,作詩題于其壁。 」次錄其序之大略,幷云二十首的詩題是:《望京山》、《觀海亭》、《雙檜嶺》、《登山路》、《天泉池》、《翫琴臺》、《筯竹巖》、《枇杷川》、《荻蘆崗》、《桃花塢》、《芳茗原》、《山陰亭》、《含清洞》、《紅蕉坪》、《越壑橋》、《獨秀峰》、《篔簹坳》、《八角亭》、《椒盤石》、《白土谷》。 詩各一章,章六句。 今存者惟《淳熙三山志》所錄之《天泉池》四句及《望京樓》二句,後者已收入《全唐詩》卷四六六。 《淳熙三山志》另錄馮審所作記。 )。

    裴次元 唐宋诗
  • 皇華館以上巳落成因修禊事題詩紀之

    泉上新臺紫翠環,暮春修禊俯潺湲。 漢流尚带桃花水,雲氣初披杏子山。 柳絮輕颺晴日暖,竹光不動午陰閒。 時和歲稔游人樂,一醉聊開病守顔。

    王之望 唐宋诗
  • 送李載之殿丞赴海州榷務

    瓜蔓水生風雨多,吳船發棹唱吳歌。 槎從秋漢下應快,人憶故園歸奈何。 世事靜思同轉轂,物華催老劇飛梭。 茶官到有清閑味,海月團團入酒蠃。

    梅堯臣 唐宋诗
  • 墨梅 其一

    眼明三伏見此畫,便覺冰霜抵歲寒。 喚起生香來不斷,故應不作墨花看。

    張栻 唐宋诗
  • 程言聚散有感次前韻 其一

    不須勸醉翠眉長,莫問何時腰下黄。 賸喜相逢各强健,免教聞笛賦山陽。

    陳造 唐宋诗
  • 夫人携家泛湖

    三分春色二分休,始見魚軒泛綵舟。 諸子侍行歡盡日,一翁獨坐淡於秋。 滿斟美酒應同醉,是處名園爲少留。 陰靄在前雷雨後,特晴此日稱君游。

    樓鑰 唐宋诗
  • 呈李贛州四首 其二

    見自長臺數,于今十五年。 雖云公偃薄,政坐我迍邅。 苦志思重寫,愁腸不易煎。 却憐難掩處,霜髮半蕭然。

    趙蕃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