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來百念灰,求友良未已。 一昨竄逐來,萬事風過耳。 忽得故人書,驚喜或不寐。 人生等行客,斯會姑小憇。 吟詩本不工,信口何足貴。 譬彼蜩螗蟲,時時一鳴沸。 自惟儘喑默,何以玩浮世。 不煩更咀嚼,欲聽已漂逝。 胡爲不解事,異好仍偏嗜。 從來不求名,遊戲聊卒歲。
无
其他无
〔宋朝〕 張九成
年來百念灰,求友良未已。 一昨竄逐來,萬事風過耳。 忽得故人書,驚喜或不寐。 人生等行客,斯會姑小憇。 吟詩本不工,信口何足貴。 譬彼蜩螗蟲,時時一鳴沸。 自惟儘喑默,何以玩浮世。 不煩更咀嚼,欲聽已漂逝。 胡爲不解事,異好仍偏嗜。 從來不求名,遊戲聊卒歲。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月殿移椒壁,天花代舜華。 唯餘采香徑,一帶繞山斜。
年長身轉慵,百事無所欲。 乃至頭上髮,經年方一沐。 沐稀髮苦落,一沐仍半禿。 短鬢經霜蓬,老面辭春木。 強年過猶近,衰相來何速。 應是煩惱多,心焦血不足。
清秋新霽與君同,江上高樓倚碧空。 酒盡露零賓客散,更更更漏月明中。
聽鐘到靈觀,仙子喜相尋。 茅洞幾千載,水聲寒至今。 讀碑丹井上,坐石澗亭陰。 清興未云盡,煙霞生夕林。
俎豆有馥,齊盛絜豐。 亦有和羹,既戒既平。 鼓鐘管磬,肅唱和鳴。 皇皇后祖,來我思成。
南橋昏曉人萬萬[二],北邙新故塚千千。 自爲驕奢彼都邑,何圖零落此山顛。 (「爲」,蔣、項皆云通「謂」字。 )不知虛魄尋[三]歸路,但見殭屍委墓田。 青松樂飲無容色,白骨生台(苔)[四]有歲年。 地久□松摧爲薪,(項云闕字應是「青」字。 )天長[五]白骨化爲塵。 碧山明月徒自曉,黃居闇室不知晨。 (「黃居」,蔣云當作「黃泉」。 )漢家城廓(郭)[六]帝王州[七],晉國衣棺(冠)車馬流。 金國(谷)清(青)春珠騎(綺)舞,同(銅)堦碧樹玉人遊,雲起清盈驕畫閣,水堂明逈弄仙舟。 始憶斷歌催一代,(「斷歌」,項云當作「短歌」。 )娥(俄)悲長夜歷千秋。 秋楓至兮冬雪明,春兩息兮夏雲生。 墨池沙枯通草萬(蔓)[八],粧樓凡(瓦)[九]盡向林傾。 古篋重書宜筆跡,崩(路)[一○]臺鶴胃若弦聲。 (「篋」,項云當作「{𥫗/巫/八}」,同「策」,謂簡書。 「重書」,項云當作「蟲書」。 「宜」,項云當作「疑」,與「若」「同義對舉」。 )不信草經延墓(暮)[一一]齒,(「草經」,項疑當作「丹」,「丹經」與「青史」爲對。 )惟求清(青)史列虛銘(名)。 嗚呼哀哉洛陽道,相斯(思)相望蓬萊島,玉顏暉暉並是春,人髪青青未嘗老。 星簾捲兮月牎開,鏡花搖兮山樹逈。 (「迥」,蔣、項皆云當作「迴」。 )仙衣窈窕風吹去,雨蓋飛(霏)[一二]微舞遶來。 (「雨蓋」,蔣項皆云當作「羽蓋」。 )與君攜手三山頂,如何冥寞久泉臺。 (「如何」,項云當乙作「何如」。 「久」,項云當作「九」,「九泉」與「三山」爲對。 )([一]敦煌所出凡三寫本:甲本伯二六七三,乙本斯二○四九,丙本伯二五四四。 丙卷書法極惡劣。 [二]乙丙兩卷並作「暮暮」。 [三]「尋」乙丙兩卷並作「若」。 [四]王云:「『台』應作『苔』,杜甫詩:古人白骨生青苔。 」[五]「白骨」至「天長」十六字,乙丙兩卷並缺。 [六]郭及下「冠」字並依王仲聞先生校。 [七]「州」乙丙兩卷並作「世」。 [八][九][一一][一二]並依劉校。 [一○]「崩」乙丙兩卷並作「路」。 劉云:「當作『露』。 」)。
五紀尊天立霸基,八方隣國盡相知。 興吳定越崇王道,殄物平兇建國儀。 忽有靈根彰瑞應,皆由和氣感明祗。 休言漢代芝房異,今日吾邦事更奇。
林泉空有東西路,風月難尋十二家。 (以上《全五代詩》六二引《詩話總龜》)(〖1〗見《詩話總龜》卷三二引《拾遺》。 )。
三季分戰國,七雄成亂麻。 王風何怨怒,世道終紛拏。 至人洞玄象,高舉凌紫霞。 仲尼欲浮海,吾祖之流沙。 聖賢共淪沒,臨岐胡咄嗟。
旄頭光垂北風起,胡沙漫漫暗天地。 翠華清曉巡朔方,咸陽宮殿生荆杞。 胡兒解鞍留漢土,凝碧池頭日歌舞。 一朝忽棄洪河南,來歸輿圖丞相府。 當初亂離誰料此,南北中分指淮水。 天暌地隔十五年,不知中原復何似。 至今兵罷關泥開,始有北客中原來。 歷言王侯故第宅,瓦礫半在高臺摧。 最憐長楊與宣曲,樹木荒凉迷御宿。 上林苑廢花自開,輦路春回草還綠。 宮中千門萬戶空,獸扉凝塵生網蟲。 遺民相對向天泣,耳冷不聞長樂鐘。 外城白晝無人行,當道往往狐狸鳴。 天陰日暮聞鬼哭,萬家經亂今一存。 嗚呼上帝白玉京,繁華掃地令人驚。 此生復識太平象,不及百年終未能。 世人寧有金石堅,定恐不見全盛年。 出門恍惚忘南北,故國何在山連天。 豈意揚雄一區宅,城破蕭條尚如昔。 閉門風雨長蓬蒿,榱桷多年亦傾側。 戶牖尚带沙場塵,小兒猶學胡笳聲。 四鄰半已易新主,存者無復當時人。 城北凄凉九原路,往往停車不忍去。 幸無樵牧犯松柏,那有鮮卑護置墓。 春風冢木生蒼煙,北望拜泣還欣然。 向來艱難誰得免,獨我獲此真天憐。 君不見開成相國玉杯第,甘露變興巢亦毀。 又不見驪山築墳葬祖龍,牧兒盜入焚其中。 儒生慮遠無後憂,生居敝廬死山丘。 五世相傳蓋有道,中無所欲人何求。 邇來天涯倦爲客,角巾行卜東歸日。 里中耆舊今已無,忍聽鄰人更吹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