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尋石上隱麻姑,會教蔡經起鼎爐。 丹成龍去今何在,虎跡巖前叫鷓鴣。
无
其他无
〔宋朝〕 朱濤
千尋石上隱麻姑,會教蔡經起鼎爐。 丹成龍去今何在,虎跡巖前叫鷓鴣。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天寒發梅柳,憶昔到襄州。 樹暖然紅燭,江清展碧油。 風煙臨峴首,雲水接昭丘。 俗尚春秋學,詞稱文選樓。 都門送旌節,符竹領諸侯。 漢沔分戎寄,黎元減聖憂。 時追山簡興,本自習家流。 莫廢思康樂,詩情滿沃洲。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
江逢九派人將別,猨到三聲月爲秋。 不知相見更何日,此夜少年堪白頭。
手斸太行山,心齊太行巔。 斸盡太行險,君心更摩天。 何如回苦辛,自鑿東臯田。
曾聽豪家碧玉歌,雲牀冰簟落秋河。 月臨高閣簾無影,風過迴廊幕有波。 屈指盡隨雲雨散,滿頭贏得雪霜多。 此時空見清涼影,來伴蛩聲咽砌莎。
位望誰能並,當年志已伸。 人間傳鳳藻,天上演龍綸。 賈馬才無敵,褒雄譽益臻。 除奸深繫念,致主迥忘身。 諫疏縱橫上,危言果敢陳。 忠貞雖貫世,消長豈由人。 慷慨辭朝闕,迢遙涉路塵。 千山明夕照,孤櫂渡長津。 杜宇聲方切,江蘺色正新。 卷舒唯合道,喜慍不勞神。 蟬客陪清論,漁翁作近鄰。 靜吟窮野景,狂醉養天真。 格論思名士,輿情渴直臣。 九霄恩復降,比戶意皆忻。 却入鴛鸞序,終身顧問頻。 漏殘丹禁曉,日暖玉墀春。 鑒物心如水,憂時鬢若銀。 惟期康庶事,永要敘彝倫。 貴賤知無間,孤寒必許親。 幾多沈滯者,拭目望陶鈞。
蘭色結春光,氛氳掩衆芳。 過門階露葉,尋澤徑連香。 畹靜風吹亂,亭秋雨引長。 靈鈞曾采擷,紉珮掛荷裳。
今夕何夕,存耶沒耶。 良人去兮天之涯,園樹傷心兮三見花。
海東國主尊台教,遣僧來聽《妙法華》。 歸來香風滿衣裓,講堂日出映朝霞。 (見日本比睿山無量院沙門慈本〖一七九四--一八六八〗在文久二年〖一八六二〗撰《天台霞標》第四篇第一卷。 轉錄自《中國哲學史研究》一九八五年第一期刊日本戶崎哲彥撰《留傳日本的有關陸質的史料及若干考證》。 此篇承束景南先生告知。 )(按:慈本於詩下注云:「此詩未知出於何書。 慈本獲之希烈宿稱鈔書中也。 原本海作汝,妙作於,慈本依義改之。 或曰:此詩載在《禪宗日工集》,又改數字載之《本朝高僧傳》某傳也。 」戶崎氏考證此詩又見於《空華老師日用工夫略集》卷一,第二句作「故遣僧來聽《法華》」。 約在公元一三○○年前後即傳爲陸質詩。 但吳顗等九人送最澄詩,皆爲五言律詩,唯此首爲七言古絕,「因此,該詩疑爲後人假托之作,或以意採錄。 」)。
零露滋百草,灼灼黄花披。 眷此忘憂物,一杯誰共持。 人生豈無好,所樂在所知。 開門望三益,邂逅得所思。 鳴弦詠綢繆,歲暮以爲期。 倏駕不可留,良會復何時。 不愁道路隔,但恐人事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