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共遵靈鷲制,九旬禁足自蕭然。 饑餐渴飲隨緣過,禪道是非掃一邊。 知我者謂我深錐痛劄,不知我者謂我弔影揚鞭。 畢竟如何,月中丹桂和根拔,水底泥牛驀角牽。
无
其他无
〔宋朝〕 釋了演
四海共遵靈鷲制,九旬禁足自蕭然。 饑餐渴飲隨緣過,禪道是非掃一邊。 知我者謂我深錐痛劄,不知我者謂我弔影揚鞭。 畢竟如何,月中丹桂和根拔,水底泥牛驀角牽。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巫山凌太清,岧嶢類削成。 霏霏暮雨合,靄靄朝雲生。 危峰入鳥道,深谷瀉猿聲。 別有幽棲客,淹留攀桂情。
臥逃秦亂起安劉,舒卷如雲得自由。 若有精靈應笑我,不成一事謫江州。
黃昏潮落南沙明,月光涵沙秋雪清。 水文不上煙不蕩,平平玉田冷空曠。
曲陽分散會京華,見說三年住海涯。 別後解餐蓬虆子,向前未識牡丹花。 偶逢日者敎求祿,終傍泉聲擬置家。 蹋雪攜琴相就宿,夜深開戶斗牛斜。
鳳樓春望好,宮闕一重重。 上苑雨中樹,終南霽後峰。 落花行處徧,佳氣晚來濃。 喜見休明代,霓裳躡道蹤。
新蓮映多浦,迢遞綠塘東。 靜影搖波日,寒香映水風。 金塵飄落蘂,玉露洗殘紅。 看著餘芳少,無人問的中。
五月五日日亭午,獨自騎驢入山隝。 來到君家不見君,下驢倚杖叩君戶。 驚起山童開山扉,黃犬摇尾銜人衣。 試問先生住何處,云入山中采紫薇,平明一去今未歸。 引我池中看釣磯,池中數箇白鷗兒,見人慣後癡不飛。 待君歸來君未歸,卻復騎驢下翠微。 (見仁和張大昌輯《臨平記補遺》卷四。 )(《全唐詩續補遺》卷六據《咸淳臨安志》卷九五《紀遺》收此詩,題作《謁丘真人不遇》,今刪彼存此,錄其異文如次:「亭午」作「卓午」,「入山」作「上山」,「歸來」作「君歸」。 )(〖1〗《臨平記補遺》:「曲園先生曰:『沈〖沈謙〗記於唐人贈邱丹詩悉錄之,而失錄此詩。 按此詩見宋陳郁《藏一話腴》,云「邱本唐人,棄官學道於此,顧況訪之」云云。 有詩無題。 姑據《話腴》題爲《訪邱員外丹》,未知原題云何也。 』」)。
到齊何日醉青州,久矣平原困督郵。 避地未容行信步,汎江聊得卧安流。 望窮落鶩千山晚,夢斷驚颷萬壑秋。 安得尚方三尺劍,掃除驕寇獻俘囚。
雨洗晴烘兩行梅,朱朱白白盡情開。 不須更到東亭得,讀罷君詩似看來。
楚囿七澤荒南雲,三江五湖同吐吞。 杞梓橘柚杶幹柏,芷蘺椒桂蘼蘭蓀。 天英地靈聚爲人,魁壘詭異難具論。 屈原離騷二十五,句句字字皆瑶琨。 六朝弼亮胡伯始,學士登瀛劉季孫。 恭惟火德據天統,翼軫正值鶉賁賁。 質肅聲名海山動,諫議才氣淮湖奔。 日中則昃固其理,城復于隍吁忍言。 生聚教訓五十載,昔無萌孽今輪轅。 堯湯立賢遍天下,九重科詔如春溫。 州家不辦一椽屋,往往盛之給孤園。 鵠袍竹笥合羞死,况欲開口人其髠。 關西夫子楊伯起,後身把鉞來西門。 荆棘之藪瓦礫場,一日汗礎千猊蹲。 翼飛革棘不可狀,鐵畫怒起翔鸞鵷。 日者稽山始開闢,已有大策當臨軒。 吾州故事有元祐,追配詎肯慙東藩。 晚生科第愧前轍,考室誤使當罍樽。 向來氣習今未已,猶夢裹飯趨晨閽。 一官却恨大早計,不得掉鞅驂鵬鵾。 明年珍産入包貢,琳琅璀磊堆金盆。 蓬萊弱水三十萬,借以鼓吹看橫鶱。 吾儕小人科舉士,一朝出守忘其源。 臺池崇深學校廢,况此贔屭楹梁尊。 第言三歲始一用,緩而不切非所敦。 偷安幸不目前急,事至踧躩如驚猿。 先生閒暇窺遠畧,如以大手開中原。 先爲之地待其至,雖有萬事無由繁。 繡裳天上儻歸去,願廣此意扶乾坤。 諸生脚迹不足道,大庇四海安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