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蕭瑟浄巖扃,寂寂澄泉可鑒形。 比色未饒先玉乳,試甘應合跨中泠。 夢迴春草花猶落,雪灑松窗酒乍醒。 須碾月團三百片,不辭來此汲泓渟。
无
其他无
〔宋朝〕 潘正夫
秋風蕭瑟浄巖扃,寂寂澄泉可鑒形。 比色未饒先玉乳,試甘應合跨中泠。 夢迴春草花猶落,雪灑松窗酒乍醒。 須碾月團三百片,不辭來此汲泓渟。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每日得閑吟,清曹闕下深。 因知遙夜坐,別有遠山心。 芸細書中氣,松疎雪後陰。 歸時高興足,還復插朝簪。
越海霜天暮,辭韜野草乾。 俊通司隸職,嚴奉武夫官。 眼惡藏蜂在,心麤逐物殫。 近來脂膩足,驅遣不妨難。
惡趣甚茫茫,冥冥無日光。 人間八百歲,未抵半宵長。 此等諸癡子,論情甚可傷。 勸君求出離,認取法中王。
羣烏幸胙餘。 (見宋陸游《入蜀記》卷六。 )(〖1〗《入蜀記》卷六頁十一〖《知不足齋叢書》本〗:「祠舊有烏數百,送迎客舟。 自唐夔州刺史李貽孫詩已云羣烏幸胙餘矣。 」〖2〗李貽孫,原作李貽。 李貽孫曾官夔州刺史,《全唐文》卷五四四收其會昌五年撰《夔州都督府記》,《金石錄》卷九著錄會昌五年九月「唐李貽孫《神女廟詩》」。 陸游在述巫山神女祠中景物時引及此句,應即《神女廟詩》之殘句。 )(兩《唐書》無李貽孫傳,今參張忱石所考,補傳如次:李貽孫,字里不詳。 大和初任福建團練副使,會昌五年爲夔州刺史,大中三年任左諫議大夫充宏文館學士,大中五年任福建觀察使。 又曾任金部、司勳員外郎。 約卒于大中六年後。 原列「無考」作者,今移此。 )。
蜀琴久不弄,玉匣細塵生。 絲脆弦將斷,金徽色尚榮。 知音徒自惜,聾俗本相輕。 不遇鍾期聽,誰知鸞鳳聲。
一百四十年,國容何赫然。 隱隱五鳳樓,峨峨橫三川。 王侯象星月,賓客如雲煙。 鬬雞金宮裏,蹴鞠瑤臺邊。 舉動搖白日,指揮回青天。 當塗何翕忽,失路長棄捐。 獨有揚執戟,閉關草太玄。
杜陵賢人清且廉,東溪卜築歲將淹。 宅近青山同謝朓,門垂碧柳似陶潛。 好鳥迎春歌後院,飛花送酒舞前簷。 客到但知留一醉,盤中秪有水晶鹽。
之子敷王澤,迢迢蜀棧東。 頒條有餘刃,對酒與誰同。 身占賢良籍,家傳道德風。 遠民思靜理,即此是陰功。
坐曲木床,握烏藤杖。 鑄佛祖之楷模,活叢林之氣象。 你莫來虎口撩鬚,誰更敢蛇頭揩癢。
敢以簞瓢傲廪囷,撇醅聊復笑還傾。 爲言空腹朝搜句,不覺寒窗夜集霙。 澤浹寰區成地富,光生蓬蓽見天平。 預占有歲從今始,廊廟何憂不及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