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史佐才讀書堂

〔宋朝〕 王之道

我聞輪人扁,妙解書中義。 當其聽讀書,默識聖人意。 忽然釋椎鑿,有問發兹秘。 雖云聖人語,糟粕豈精粹。 齊侯詰其說,無說當致死。 請以斵輪觀,固入要非易。 不徐仍不疾,心手在相契。 是中有數存,非言所能既。 扁也亦何人,所得乃至此。 固知斯道在,天下本無二。 觀君榜斯堂,令我端拜議。 想見堂中書,填箱溢巾笥。 縱橫三萬卷,一覧悉能記。 左右逢其原,下筆不能綴。 我昔攝東城,君時尚童穉。 如聞侍先公,往矣江之涘。 崎嶇三十載,於此忽相值。 出示諸公詩,圭璧爛庭瑞。 君家依水竹,亭臺繚幽邃。 作堂於其間,讀書乃其事。 嗜好與人殊,可以見君志。 明年冠群英,先正秘書字。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王之渙 唐宋诗
  • 憶萬歲樓望金山

    樓高雉堞千師壘,峰拔驚波萬壑攢。 山絕地維消虎踞,水浮天險尚龍盤。 蜃噓雲拱飛江島,鼇噴仙巖隔海瀾。 長對碧波臨古渡,幾經風月與悲歡。

    李紳 唐宋诗
  • 經鶴臺

    築臺非謂賢,獨聚乘軒鶴。 六馬不能馭,九臯欲何託。 一旦敵兵來,萬民同隕濩。 如何警露禽,不似銜環雀。 一物欲誤時,衆類皆成惡。 至今臺基上,飛鳥不至泊。

    蘇拯 唐宋诗
  • 三御史詠

    韋子凝而密,任生直且狂。 可憐元福慶,也學坐凝牀。

    無名氏 唐宋诗
  • 挽歌五首 其五

    七載朝金殿,千秋遇聖君。 九夷瞻北極,萬國靡南熏。 盛烈排軒后,崇淩壓□文。 靈知河瀧士,興斷高鄉雲。 (以上五詩從許國霖輯《敦煌雜錄》錄出。 許氏擬頁原作《進上挽歌》,此省作《挽歌》。 )(三處改動皆從趙遂之說。 )。

    無名氏 唐宋诗
  • 迴波樂 四十五

    □□□□料,並是天斟酌。 貯積擬孫兒,論時幾許錯。 死活並由天,貧富□□□,□(陳補「己」字)餓畏兒飢,從頭少一杓。 (以上皆見蘇聯科學院東方學研究後列寧格勒分所藏敦煌寫卷,卷末題:「大曆六年五月□日抄王梵志詩一百一十首,沙門弘忍寫之記。 」寫卷前半不存。 轉錄自《敦煌學》第十二輯〖一九八七年出版〗刊陳慶浩《法忍抄本殘卷王梵志詩初校》。 所據爲蘇聯藏列一四五六卷。 另參項楚《列一四五六號王梵志詩殘卷補校》。 又張錫厚《王梵志詩校輯補遺》收七首殘詩,任半塘先生《敦煌歌辭總編》卷三錄《迴波樂》七首、《隱去來》二首,附收詩七首,今均取以參校。 )。

    王梵志 唐宋诗
  • 東歸發犍爲至泥谿舟中作

    前日解侯印,泛舟歸山東。 平旦發犍爲,逍遙信回風。 七月江水大,滄波漲秋空。 復有峨眉僧,誦經在舟中。 夜泊防虎豹,朝行逼魚龍。 一道鳴迅湍,兩邊走連峰。 猿拂岸花落,鳥啼簷樹重。 煙靄吳楚連,泝沿湖海通。 憶昨在西掖,復曾入南宮。 日出朝聖人,端笏陪羣公。 不意今棄置,何由豁心胸。 吾當海上去,且學乘桴翁。

    岑參 唐宋诗
  • 坐池上看水偶成五絕句 其二

    漾漾通仙穴,潺潺入故城。 晚來丘壑思,併爲一渠聲。

    宋庠 唐宋诗
  • 伯夷

    避紂窮居北海濱,歸來端爲有仁人。 武王不聽車前諫,餓死西山志亦伸。

    王十朋 唐宋诗
  • 湯丞相生日二十韵

    寶歷千齡會,神槎八月流。 人知挺生傑,天欲中興周。 文筆超三古,聲名溢九州。 宏才自伊呂,餘事豈應劉。 繄昔開黄閣,于今尚黑頭。 裴公旋卧護,蕭相暫居留。 舄奕稽山綬,光華綠野遊。 銀輿壽母貴,玉耳上公優。 嗣聖資爰立,昌時副聿求。 來歸嘉季子,入覲偉韓侯。 今日恢王略,蒼生跂廟謀。 中原尚紛擾,絕塞要懷柔。 勝算如先定,成機會可投。 洪源端欲汎,前箸匪無籌。 日月符羲馭,乾坤協禹疇。 行看靜蛇豕,俱議息貔貅。 考有中書第,官無太尉酬。 兩京期汛掃,九廟得重修。 祉福天方錫,勳庸世未休。 斯民納仁壽,公壽幾千秋。

    韓元吉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