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芳草遍,江路又逢春。 海月留人醉,山花笑客貧。 離杯傾祖帳,征騎逐行塵。 回首風流地,登臨少一人。
无
其他无
〔唐朝〕 戴叔倫
天涯芳草遍,江路又逢春。 海月留人醉,山花笑客貧。 離杯傾祖帳,征騎逐行塵。 回首風流地,登臨少一人。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夙駕送舉人,東方猶未明。 自謂出太早,已有車馬行。 騎火高低影,街鼓參差聲。 可憐早朝者,相看意氣生。 日出塵埃飛,羣動互營營。 營營各何求,無非利與名。 而我常晏起,虛住長安城。 春深官又滿,日有歸山情。
下苑他年未可追,西州今日忽相期。 水亭暮雨寒猶在,羅薦春香暖不知。 舞蝶殷勤收落蘂,佳人惆悵臥遙帷。 章臺街裏芳菲伴,且問宮腰損幾枝。
錦翅朱冠驚四鄰,稻粱恩重職司晨。 不知下土兵難戢,但報明時向國人。
曉月墜,宿雲微,無語枕頻欹。 夢回芳草思依依,天遠雁聲稀。 啼鶯散,餘花亂,寂寞畫堂深院。 片紅休埽儘從伊,留待舞人歸。
到此花宮裏,觀身火宅中。 有爲皆是幻,何事不成空? 晚籟鳴寒谷,秋山響暮鐘。 欲歸林下路,新月上前峯。 (見《金石萃編》卷一百五。 )(〖1〗《金石萃編》王昶按:「雲居上寺,未詳處所。 據詩前稱范陽縣丞吉逾同躋攀于此云云,則寺當在范陽矣。 唐時范陽縣屬涿州,今撿《日下舊聞》引《名勝志》云:『涿州有智度寺,石城東北隅,剙自唐時,有舊碑刻。 其後即雲居寺,俱有石基浮圖。 』疑即此雲居上寺也。 謂之上寺者,以在智度寺之後也。 唐時舊碑刻,或即指此碑。 吉逾諸人之詩,《全唐詩》無一載者,因錄之,以見唐人詩千餘年來淪於草莽、爲人所未見者,蓋不勝紀云。 」〖2〗望按:詩題次行原有「范陽縣丞吉逾」六字,詩序辛酉歲云云。 當是唐德宗建中二年。 石刻於此詩後出「元和四年四月八是范□□」一行,疑此爲刻石年月,而「范□□」疑本是「范某刻」字樣,當是刻工題名。 果爾,則自辛酉賦詩以迄元和四年己丑刻石,其間已歷二十九年矣。 〖吉逾等人詩作於建中二年。 元和題名,陸增祥《八瓊室金石補正》卷六五錄作「元和四年八月八日范惟清呂〖以下缺〗」幷云此題名雖書於軒轅偉詩首「同前」二字之下,應別標一題,「《萃編》合爲一刻,誤矣」。 〗)。
青青連枝樹,苒苒久別離。 客遊廣陵中,俱到若有期。 俯仰敘存歿,哀腸發酸悲。 收情且爲歡,累日不知飢。 夙駕多所迫,復當還歸池。 長安三千里,歲晏獨何爲。 南出登閶門,驚飆左右吹。 所別諒非遠,要令心不怡。
步入芳叢脚自輕,看來群卉眼偏明。 和羮有實休疑晚,况是東君舊着情。
日午高人睡正濃,幽香初破碧山紅。 忽然夢覺尋無處,會有東來一陣風。
曉來兒女共諠譁,喜見東風颺水花。 鶴羽賜衣方一襲,小巔冠玉已三加。 高眠有客關蓬戶,低唱無人拍翠牙。 白帝出遊應最樂,月旌蜺旆正豪夸。
再到叢林得我驚,斬新花果自然成。 種田更有僧祇戶,乞食何如舍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