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密雨來紛紛,過午人家猶掩門。 水寒鷗鳥亦亡頼,煙濕梅花如欲言。 頓忘客子懷抱惡,可喜丈人顔色温。 而今何計百年事,乞與清詩當綠樽。
无
其他无
〔宋朝〕 李處權
山行密雨來紛紛,過午人家猶掩門。 水寒鷗鳥亦亡頼,煙濕梅花如欲言。 頓忘客子懷抱惡,可喜丈人顔色温。 而今何計百年事,乞與清詩當綠樽。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攜筆硯奉龍韜。 自蒙半夜傳衣後,不羨王祥得佩刀。
壓河連華勢孱顏,鳥沒雲歸一望間。 楊僕移關三百里,可能全是爲荆山。
疇昔承餘論,文章幸濫推。 夜陪銀漢賞,朝奉桂山詞。 梁邸調歌日,秦樓按舞時。 登高頻作賦,體物屢爲詩。 連騎長楸下,浮觴曲水湄。 北堂留上客,南陌送佳期。 憶昨陪臨泛,于今阻宴私。 再看冬雪滿,三見夏花滋。 都尉朝青閣,淮王侍紫墀。 寧知倦遊者,華髪老京師。
蹭蹬諸貧士,飢寒成至極。 閑居好作詩,札札用心力。 賤他言孰采,勸君休歎息。 題安餬{麥幷}上,乞狗也不喫。
蒼翠暗消三暑熱,孤高能鎖四時煙。 綠楊近浦堪垂釣,翠竹當軒好韻琴。 百舌乍啼鶯學語,分明聽在指頭邊。
雙雙紫燕語呢喃,怪引春宮夢不甘。 聞道君王多惜玉,肯教自碎碧鸞簪。 (詳附按。 此二首承張靖龍同志錄示。 )(按:張靖龍同志錄孫郃四詩見示,並附按語云:「以上詩見清王魏勝《安洲語錄》卷一。 清戚學標《三台詩錄》云:『郃有《早朝詩》,冠冕矞皇,王岑遺范。 頸聯〖應爲頷聯〗云:「青瑣傳香扶日出,紫雲護闕擁山來。 」其雲日字與春早互映尤佳。 』張壽鏞《張拾遺外紀》中云:『董竹史先生慶酉輯《四明詩幹》三卷,錄拾遺詩《古意二首》,《哭玄英方干先生詩》一首,末載《三台詩錄》語。 然則拾遺詩幸存於《唐文粹》而戚氏得錄之,獨恨其少耳。 』詳見張壽鏞輯《孫拾遺文纂》一卷《補遺外紀》一卷,《四明叢書》第二集第一冊。 」)。
長沙益陽,一時相卬。 (杜光庭《錄異記》卷七)。
人生何用苦多憂,無日無時可宴遊。 但使此心忘係累,凉天佳月即中秋。
濟世非無策,迷邦詎可求。 昏酣酒壚卧,蕭散竹林遊。 俗眼嗟人廢,窮途逐涕流。 何公真禮法,甯免疾如讎。
雪霜不到海山隅,隨分園蔬助醊餔。 萬物無情乘暖長,秦皇何事枉坑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