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遊羅漢院因會張良輔大夫遂留於壁

〔宋朝〕 李處權

寺古天寒杖屨清,閒身合得此閒行。 破煙獨鳥驚人去,積雪群峰照眼明。 坐久泉聲醒客耳,談餘茗味發詩情。 張公語壮髯如戟,蚤晚掀濤看斬鯨。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春月

    春月雖至明,終有靄靄光。 不似秋冬色,逼人寒帶霜。 纖粉澹虛壁,輕煙籠半牀。 分暉間林影,餘照上虹梁。 病久塵事隔,夜閑清興長。 擁抱顛倒領,步屣東西廂。 風柳結柔援,露梅飄暗香。 雪含櫻綻蘂,珠蹙桃綴房。 杳杳有餘思,行行安可忘。 四鄰非舊識,無以話中腸。 南有居士儼,默坐調心王。 款關一問訊,爲我披衣裳。 延我入深竹,暖我於小堂。 視身琉璃瑩,諭指芭蕉黃。 復有比丘溢,早傳龍樹方。 口中祕丹訣,肘後懸青囊。 錫杖雖獨振,刀圭期共嘗。 未知仙近遠,已覺神輕翔。 夜久魂耿耿,月明露蒼蒼。 悲哉沈眠士,寧見茲夕良。

    元稹 唐宋诗
  • 河陽橋代竇郎中佳人答楊中舍

    披風聽鳥長河路,臨津織女遙相妬。 判知秋夕帶啼還,那及春朝攜手度。

    王勃 唐宋诗
  • 不分荆山抵,甘從石印飛。 危巢畏風急,繞樹覺星稀。 喜逐行人至,愁隨織女歸。 倘遊明鏡裏,朝夕動光輝。

    李嶠 唐宋诗
  • 投徐端公

    無謀尋舊友,強喜亦如愁。 丹桂阻丹懇,白衣成白頭。 窮吳迷釣業,大漠事貧遊。 霄漢期提引,龍鍾未擬休。

    許棠 唐宋诗
  • 寄同年李侍郎龜正

    石門南面淚浪浪,自此東西失帝鄉。 崑璞要疑方卓絕,大鵬須息始開張。 已歸天上趨雙闕,忽喜人間捧八行。 莫道秋霜不滋物,菊花還借後時黃。

    黃滔 唐宋诗
  • 又題白鷺洲江鷗送陳君

    白鷺洲邊江路斜,輕鷗按翼滿平沙。 吾徒來送遠行客,停舟爲爾長歎息。 酒旗魚艇兩無猜,月影蘆花鎮相得。 離筵一曲怨復清,滿座銷魂鳥不驚。 人生不及水禽樂,安用虛名上麟閣。 同心攜手今如此,金鼎丹砂何寂寞。 天涯後會眇難期,從此又應添白髭。 願君不忘分飛處,長保翩翩潔白姿。

    徐鉉 唐宋诗
  • 遊零陵見父題壁感而成詩(題擬)

    下馬連聲叩竹門,主人何事感遺恩。 迴頭泣向兒童道,重見甘棠舊子孫。 (見《增修詩話總龜前集》卷二十五引《青瑣後集》)(〖1〗《青瑣後集》:「廖齊父爽直嘗爲永州刺史。 齊後遊零陵,於民間見父題壁,感而成詩曰〖略〗。 」清鄧顯鶴輯《沅湘耆舊集》卷八定此詩作者爲廖偃,其說謂「偃父圖曾爲永州刺史,後偃遊零陵,於民間見父題壁,感而成詩。 」偃事跡詳陸氏《南唐書》卷八、《十國春秋》卷七四。 祖爽,父匡圖。 匡圖,宋人避諱或省「匡」字,《十國春秋》卷七三載其仕歷,未任永州刺史。 其父爽事跡附匡圖傳,初仕南漢,後舉族奔楚,馬氏表爽爲永州刺史。 此詩非廖偃作。 爽子今知有二人,即匡圖、匡齊。 因知此詩爲匡齊作。 《青瑣後集》所謂「廖齊父爽直嘗爲永州刺史」,「齊」字上因避諱略去「匡」字,與匡圖同例。 「爽直」之「直」字爲衍文。 )。

    廖匡齊 唐宋诗
  • 缺題

    公族爲良雅,僧堂視事幽。 綱軒疏雨霽,金剎片雲秋。 樹色新蘭若,經聲小比丘。 從來東道意,無見不相留。

    王漸 唐宋诗
  • 少年行二首 一

    擊筑飲美酒,劒歌易水湄。 經過燕太子,結託幷州兒。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 因擊魯句踐,爭博勿相欺。

    李白 唐宋诗
  • 李新仲圭同遊醮壇歸以詩告別次韻

    別去名場歎滯留,肯來空谷話清幽。 知君有約趨金馬,笑我無心對白鷗。 千頃量陂能却老,一編家學莫他求。 相將杖履題詩處,跨鹿山頭記舊遊。

    李石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