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頑未到頑之孫,再拜頑庵求入門。 當時此老有何說,火後莖茅今尚存。 人貧信是思舊債,一飯重尋香積界。 堂上未瞻癡絕翁,溪頭已見隨流菜。 惟頑顯頑分不分,以水投水無留文。 地爐火暖坐自睡,金博朝參寒起雲。 與君相個君莫逆,向來不疏今不密。 明朝山住雲自飛,後會有無俱不知。
无
其他无
〔宋朝〕 釋慧空
學頑未到頑之孫,再拜頑庵求入門。 當時此老有何說,火後莖茅今尚存。 人貧信是思舊債,一飯重尋香積界。 堂上未瞻癡絕翁,溪頭已見隨流菜。 惟頑顯頑分不分,以水投水無留文。 地爐火暖坐自睡,金博朝參寒起雲。 與君相個君莫逆,向來不疏今不密。 明朝山住雲自飛,後會有無俱不知。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五聲備奏,三獻終祠。 車移鳳輦,斾轉虹旗。 禮周籩豆,誠效虔祗。 皇靈徙蹕,簪紳拜辭。
吳郡魚書下紫宸,長安廄吏送朱輪。 二南風化承遺愛,八詠聲名躡後塵。 梁氏夫妻爲寄客,陸家兄弟是州民。 江城春日追遊處,共憶東歸舊主人。
春來綠樹遍天涯,未見垂楊未可誇。 晴日萬株烟一陣,閑坊兼是莫愁家。
兩葉能蔽目,雙豆能塞聰。 理身不知道,將爲天地聾。 擾擾造化內,茫茫天地中。 苟或有所願,毛髪亦不容。
夫子垂竿處,空江照古臺。 無人更如此,白浪自成堆。 鶴靜尋僧去,魚狂入海迴。 登臨秋值晚,樹石盡多苔。
十年蹤跡走紅塵,回首青山入夢頻。 紫陌縱榮爭及睡,朱門雖富(《大典》「富」作「貴」)不如貧。 愁聞劍戟扶危主,悶聽(《大典》「聽」作「見」)笙歌聒醉人。 攜取琴(《大典》「琴」作「舊」)書歸舊隱,野花啼鳥一般春。 (見北京圖書館藏《永樂大典》卷一三四五○。 二寘)。 處士門。 《宋詩紀事》卷五收陳詩七首。 其《歸隱》一首與《大典》同。 惟《大典》題作《偶題》。 其《辭上歸進詩》,作於入宋之後,茲編不取。 餘五首,一首複出。 故但錄其四首。 (又按此詩亦見元辛文房《唐才子傳》卷十。 )(〖1〗邵伯溫《易學辨惑》云:摶隱居華陰山,自晉以後,每聞一朝革命,顰蹙數日。 人有問者,瞪目不答。 一日,乘驢過華陰市,聞太祖登極,大笑。 問其故,曰:「天下自此定矣。 」遁迹之初,作此詩云云,豈淺丈夫哉。 〖見《五朝名臣言行錄》卷十引邵伯溫《易學辨惑》。 此處錄文有刪節。 〗)。
飄飄江風起,蕭颯海樹秋。 登艫美清夜,挂席移輕舟。 月隨碧山轉,水合青天流。 杳如星河上,但覺雲林幽。 歸路方浩浩,徂川去悠悠。 徒悲蕙草歇,復聽菱歌愁。 岸曲迷後浦,沙明瞰前洲。 懷君不可見,望遠增離憂。
風雨聲中過半春,泥深郊水阻遊人。 老夫不出渾閑事,但覺年來白髮新。
玉井初浮翠出,禪風漸扇紅開。 長梯顧我安得,浄社如君盍來。
盤箸貧猶設,杯盂老更耽。 宗文樹雞柵,靈照挈蔬籃。 徑醉眼花亂,高眠鼻息酣。 覺來寒日晚,落葉擁茆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