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真曾到寥陽殿,小立廊腰花影轉。 飛瓊仙子下瑶臺,綽約雲鬟眼波剪。 水沈烟斷一簾秋,醉睡海棠紅玉軟。 武陵歸去探年華,揚州一夢烟波遠。 重來風物恰依然,愛日融融烟素卷。 洞門寂歷鎖長春,異木槎枒插天半。 霞衣冉冉媚東風,綠鎖窗前重識面。 酒酣春笋理琵琶,曲終依約含幽怨。 人間名利幾時休,馬行不駐空留戀。 桃花流水古猶今,囘首碧雲人不見。
无
其他无
〔宋朝〕 歐陽澈
尋真曾到寥陽殿,小立廊腰花影轉。 飛瓊仙子下瑶臺,綽約雲鬟眼波剪。 水沈烟斷一簾秋,醉睡海棠紅玉軟。 武陵歸去探年華,揚州一夢烟波遠。 重來風物恰依然,愛日融融烟素卷。 洞門寂歷鎖長春,異木槎枒插天半。 霞衣冉冉媚東風,綠鎖窗前重識面。 酒酣春笋理琵琶,曲終依約含幽怨。 人間名利幾時休,馬行不駐空留戀。 桃花流水古猶今,囘首碧雲人不見。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山空葉復落,一逕下新安。 風急渡溪晚,雪晴歸寺寒。 尋雲策藤杖,向日倚蒲團。 寧憶西游客,勞勞歌路難。
佛寺通南徑,僧堂倚北坡。 藤陰迷晚竹,苔滑仰晴莎。 病憶春前別,閑宜雨後過。 石橫聞水遠,林缺見山多。 欲結三天社,初降十地魔。 毒龍來有窟,靈鶴去無窠。 客路隨萍梗,鄉園失薜蘿。 禪心如可學,不藉魯陽戈。
自說年深別石橋,遍遊靈跡熟南朝。 已知世路皆虛幻,不覺空門是寂寥。 滄海附船浮浪久,碧山尋塔上雲遙。 如今竹院藏衰老,一點寒燈弟子燒。
日向平沙出,還向平沙沒。 飛蓬落軍營,驚鵰去天末。 帝鄉青樓倚霄漢,歌吹掀天對花月。 豈知塞上望鄉人,日日雙眸滴清血。
秋月嬋娟,皎潔碧紗窗外。 照花穿竹冷沈沈,印池心。 凝露滴,砌蛩吟。 驚覺謝娘殘夢,夜深斜傍枕前來,影徘徊。
石古苔痕厚,巖深日影悠。 參禪因久坐,老佛總無愁。 (見桂林市文物管理局編《桂林石刻》第一冊)(按:《桂林石刻》編者注:「右摩崖在七星巖口,高一尺五寸,寬九寸,徑一寸五分。 原石已毀,據舊搨本校錄。 」詩末署「釋懷信書」。 同書又載《南溪山元巖磨崖題名》云:「懷信、覺救、惟則、惟亮、無等、無業,元和十二年九同遊。 業記。 」今據以確定作者之時代。 《宋高僧傳》卷十九有《唐揚州西靈塔寺懷信傳》,爲會昌間人。 時代雖相接,然無從證明即此詩作者,故不取。 )。
髮白逢春興更長,等閒花木亦芬芳。 有時倚杖迎風立,日照川原細草香。
壠頭停轡望龜城,元有夷途似掌平。 厭把五更供客夢,猛將一日了山程。 樹連新綠千林暗,日轉斜紅半野明。 稚子別來應念我,候門深喜馬蹄聲。
垂空小雨濕梅花,一嶺穿雲石逕斜。 燕子飛時春欲暮,斷橋煙水渺無涯。
雲碓舂秔白,齋厨爨桂香。 百窮慚燕頷,一飽慰龜腸。 舉世知心少,平生爲口忙。 何當棄簮笏,終老掩山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