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骨龍筋結壽枝,紅綃紫綺曝仙衣。 只應不奈麻姑爪,獨領春風住翠微。
无
其他无
〔宋朝〕 朱翌
鶴骨龍筋結壽枝,紅綃紫綺曝仙衣。 只應不奈麻姑爪,獨領春風住翠微。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植植萬物兮,滔滔根莖。 五德涵柔兮,渢渢而生。 其生如何兮秞秞,天下皆自我君兮化成。
茶,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蘂色,椀轉麴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後豈堪誇。
寄語雙蓮子,須知用意深。 莫嫌一點苦,便擬棄蓮心。
曾招漁侶下清潯,獨繭初隨一錘深。 細輾煙華無轍跡,靜含風力有車音。 相呼野飯依芳草,迭和山歌逗遠林。 得失任渠但取樂,不曾生箇是非心。
地靈直是饒風雨,杉檜老於雲雨間。 只訝窗中常見海,方知砌下更多山。 遠泉勢曲猶須引,野果枝低可要攀。 若把重門諭玄寂,何妨善閉却無關。
輕財重義見英奇,聖主賢臣是所依。 公瑾窘飢求子敬,一言纔起數船歸。
尋醫初疾理,忽憶故山雲。 遠訪桑公子,還依柳使君。 周旋承惠愛,佩服比蘭薰。 從事因高唱,秋風起處聞。
清明雲日開,山路足莓苔。 瀑溜千尋落,乘閑一看來。 (見劉喜海《金石苑》卷二。 《輿地紀勝》卷一五七《資州》錄第二首。 張忱石先生告:《永樂大典》卷九七六六引《成都府志》錄第一首,今據以校補。 )(〖1〗《金石苑》云:「高約二尺,廣三尺六寸,十二行,行七字,字徑寸餘至二寸不等。 正書。 下端石殘缺。 」石刻題下署:「資□刺史王師閔。 」末署:「大和二年正月七日。 」〖2〗劉喜海跋云:「右詩刻在資州。 此西巖龍潭瀑布詩也,見王象之《碑目》。 王師閔爲資州刺史,史失載。 」〖3〗《輿地紀勝》云:「唐王師閔守資中,政有能聲。 嘗游西巖,留《瀑布詩》於石壁。 其一曰〖錄第二首,略〗。 」按:據《輿地紀勝》及《永樂大典》所錄詩,知石刻除稍有漫漶外,大致完整。 《金石苑》謂「下端石殘缺」,未允。 )。
大暑三秋近,林鐘九夏移。 桂輪開子夜,螢火照空時。 苽菓邀儒客,菰蒲長墨池。 絳紗渾卷上,經史待風吹。
少年初帶印,汾上又經過。 芳草歸時徧,情人故郡多。 禁鐘春雨細,宮樹野煙和。 相望東橋別,微風起夕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