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岳陽樓雜詠十二絕 其一○

〔宋朝〕 胡寅

大手文章浪得名,佐王功業亦何成。 獨餘不證元忠事,努力還因宋廣平。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郊廟歌辭 武后享清廟樂章十首 第七迎武舞

    赫赫玄功被穹壤,皇皇至德洽生靈。 開基撥亂妖氛廓,佐命宣威海內清。

    不詳 唐宋诗
  • 同顏六少府旅宦秋中之作

    傳君昨夜悵然悲,獨坐新齋木落時。 逸氣舊來凌燕雀,高才何得混妍媸。 跡留黃綬人多歎,心在青雲世莫知。 不是鬼神無正直,從來州縣有瑕疵。

    高適 唐宋诗
  • 怨回紇歌

    白首南朝女,愁聽異域歌。 收兵頡利國,飲馬胡蘆河。 毳布腥膻久,穹廬歲月多。 鵰巢城上宿,吹笛淚滂沱。

    皇甫松 唐宋诗
  • 和容南韋中丞題瑞亭白燕白鼠六眸龜嘉蓮

    伏波恩行動南夷,交趾喧傳四瑞詩。 燕鼠孕靈褒上德,龜蓮增耀荅無私。 迴翔雪侶窺簷處,照映紅巢出水時。 盡寫流傳在軒檻,嘉祥從此百年知。

    陳陶 唐宋诗
  • 高士詠 嚴子陵

    漢皇敦故友,物色訪嚴生。 三聘迨深澤,一來遇帝庭。 紫宸同御寢,玄象驗客星。 祿位終不屈,雲山樂躬耕。

    吳筠 唐宋诗
  • 爲溫僕射嘲竹

    竹,風吹青肅肅,凌冬葉不凋,經春子不熟。 虚心未得待國士,皮上何湏生節目。

    裴略 唐宋诗
  • 報文成金釵

    兒今贈君別,情知復會難。 莫言釵意小,可以掛渠冠。 (〖1〗《日本圖經》卷二十二《藝文志》:「《遊仙窟》一卷,唐張文成。 昌平學舊寫八行本、容安書院舊寫九行本、尾張真福寺舊寫六行本刊本,卷首題《遊仙窟》,寧州襄樂縣尉張文成作,小說家言也。 寧州,注云屬關內道,在去京三百里西北也。 日本人言是書作嵯峨天皇時,果爾,則唐元和間也。 陳氏矩得刊本。 」〖2〗汪辟疆《唐人小說》:「按張文成《遊仙窟》一卷,唐時流傳日本。 書凡數刻,中土向無傳本。 河世寧曾據之駿補《全唐詩》,楊守敬始著錄於,日本訪書志。 治唐稗者,始稍稍稱焉。 余舊藏鈔本,卷首有『平等閣』及『忠州李士棻隨身書卷』二印記。 卷尾有『壬午三月借遵義黎氏影寫本重校』小字一行,乃知此本爲芋仙舊藏。 芋仙與蒓齋有縞紵之雅。 黎氏在日本刻《古逸叢書》,嘗以初印本寄李,李累索之,不以爲貪。 則此本原鈔,或即出諸黎氏,未可知也。 原鈔卷首題『寧州襄樂縣詩張文成作』。 世因定爲唐張鷟所撰。 鷟字文成,深州陸澤人。 兩《唐書》並附見《張薦傳》。 鷟兒時夢紫文鸑鷟,其祖謂是兒當以文章瑞朝廷,因以爲名字。 調露初,登進士第,授岐王府參軍。 八舉皆登甲科,大有文譽。 調長安尉,遷鴻臚丞。 凡四參選,判策爲銓府之最。 員半千謂人曰:『張子之文,如青錢萬選萬中。 』時目爲青錢學士。 然性褊躁,不持士行。 姚崇甚薄之。 開元初,御史李全交劾鷟訕短提政,貶嶺南。 旋得內徙,入爲司門員外郎。 卒。 鷟下筆敏速,言頗詼諧,大行於時,後進莫不傳記。 新羅、日本東夷諸番,尤重其文。 每遣使入朝,必出重金貝以購其文。 惟浮豔少理致,論著亦率詆誚蕪穢。 〖以上摘兩《唐書》有本傳〗《大唐新語》亦稱鷟後轉洛陽尉,故有《詠燕詩》。 其末章云:『變石身猶重,銜泥力尚微。 從來赴甲第,兩起一雙飛。 』時人無不諷詠云云。 今鷟書之傳於今者,有《龍筋鳯髓判》及《朝野僉載》,而《遊仙窟》一卷無傳,其目亦不見史志及諸家著錄。 然據兩《唐書》即稱日本、新羅争傳其文,而《新語》《詠燕》與《龍筋鳯髓》之作,浮豔鄙倍,與此篇辭旨正復相同。 據此,則《遊仙窟》之出於張鷟,當非僞造也。 」「又按《遊仙窟》不傳於中國,至日本人推重其書,則自唐以來,迄今弗衰,故文學蒙其影響。 其流傳日本之年歲可考者,據慶安五年〖清順治九年〗刻本,前有文保三年〖元延祐六年〗文章生英房序,有『嵯峨天生書卷之中撰得《遊仙窟》』之語。 日本嵯峨天皇當唐元和、長慶間,則是中唐時此書已流傳日本矣。 惟日本最古之《萬葉集》卷四有大伴家持《贈坂上大纕歌》十五首,辭意多與此書相同,後人評論,如契沖阿闍梨,遂繼爲出於《遊仙窟》。 前乎此者,尚在山上憶良《沈疴自哀文》亦引《遊仙窟》云:『九泉下人,一錢不值。 』山上在聖武天皇天平之世,此文爲山上末年之作,正當唐開元二十一年。 是此書於刊載元張鷟尚在之時,即已傳至日本,又早於嵯峨天皇八十餘年。 此徵諸《萬葉集》可信者也。 竊意張氏此書,當爲早年一時興到之作。 當時有無寓意,今不可知。 惟日本當趙宋南渡之時,有西行法師傳鈔之《唐物語》一書,其第九章述及《遊仙窟》本事,定爲張文成愛慕武則天而作。 平康賴《寶物集》卷四亦:『則天皇后,高宗之后也。 遇好色者張文成,得《遊仙窟》之文,所謂「可憎病鵲,夜半驚人」,即指當時之事也』云云。 日人幸田露伴著《蝸牛庵夜談》,頗疑此爲蓮花六郎之傳訛。 因易之、昌宗姓張,而二人之父爲張行成,〖按易之、昌宗爲張行成之族孫,非其父也。 易之父名希臧,見兩《唐書》。 〗文成恰有《遊仙窟》之文,遂牽合而有此一段傳說,固不足深信者也。 至其書辭旨淺鄙,文氣卑下,了無足取。 惟唐人口語,尚賴此略存。 」)。

    張鷟 唐宋诗
  • 送賀秘監歸會稽詩

    北闕皇恩重,東門紫氣飛。 爲看賓客去,何似買臣歸。 迎綬旋江國,題輿入侍闈。 千年舊跡在,七日故人非。 別涕霑霓服,離筵著錦衣。 無因伴仙羽,空此羨光輝。 (同前)(按:《全唐詩》卷八六一收仙人張辭詩四首,《桂苑叢談》、《增修詩話總龜前集》卷四句均作張綽,惟《太平慶記》卷七五引作張辭,疑應作「張綽」爲是。 仙人張綽傳爲咸通初人,與本詩作者時代不合,爲另一人。 )。

    張綽 唐宋诗
  • 存目 其一三

    詩題:題新定紅蕖閣首句:烟捲龍綃艷格林。

    葛閎 唐宋诗
  • 宿吳江華嚴院

    宿雲蔽空溪溟濛,我船曉繫紅蓼叢。 宿雨滑道樹瀝漉,我車早轉青泥衝。 破程約涉一舍外,遠目未快千山供。 岸傍小店換馬去,氈裘障冷披蒙茸。 須臾巾蓋不容展,莽莽暗霧逢逢風。 偕行客輿屢掀簸,適值官騎來憧憧。 刀弓負带競硉矹,驙駟𩧄驖騅騟驄。 爭前迭進步殊窘,迫暮始望橋垂虹。 石塘百丈捍駭浪,間有灘磧紛魚筒。 鴉羣黑白混鷗起,帆影亂點遥波中。 筆床茶竈住此地,得句未必慙龜蒙。 浮圖屋老且投宿,解擔正聽黄昏鐘。 紗籠炙燈照佛古,展席布榻便吾慵。 酒邊紙盡莫翻寫,睡覺紅日生於東。

    張鎡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