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三婦艷歌 其二

〔宋朝〕 曹勛

大婦織雲錦,中婦繡鴛鴦。 小婦獨無事,對鏡理紅粧。 良人幸安坐,帳暖自添香。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謁諸葛武侯廟

    永安宮外有祠堂,魚水恩深祚不長。 角立一方初退舍,擬稱三漢更圖王。 人同過隟無留影,石在窮沙尚啓行。 歸蜀降吳竟何事,爲陵爲谷共蒼蒼。

    竇常 唐宋诗
  • 遣興十首 七

    愛直莫愛夸,愛疾莫愛斜。 愛謨莫愛詐,愛施莫愛奢。 擇才不求備,任物不過涯。 用人如用己,理國如理家。

    元稹 唐宋诗
  • 秋晚留題魯望郊居二首 一

    竹樹冷濩落,入門神已清。 寒蛩傍枕響,秋菜上牆生。 黃犬病仍吠,白驢飢不鳴。 唯將一杯酒,盡日慰劉楨。

    皮日休 唐宋诗
  • 詩三百三首 四

    吾家好隱淪,居處絕囂塵。 踐草成三徑,瞻雲作四鄰。 助歌聲有鳥,問法語無人。 今日娑婆樹,幾年爲一春。

    寒山 唐宋诗
  • 寄顧蟾處士

    久聞爲客過蒼梧,休說攜家歸鏡湖。 山水顛狂應盡在,[鬢]毛凋落免貧無。 和僧搶入雲中峭,帶鶴驅成澗底孤。 春醉醒來有餘興,因人乞與武陵圖。

    齊己 唐宋诗
  • 太上昇玄消災護命妙經頌

    太上本來真,虛無中有神。 若能心解悟,身外更無身。 假名元始號,元始虛無老。 心源是元始,更無無上道。 七寶爲林苑,五明宮殿寬。 人身皆備有,不解向心觀。 三世諸天聖,相因一性宗。 一身無萬法,萬法一身同。 放出光明照,無央世界中。 乾坤明表裏,日月覺朦朧。 妙觀無靜苦,自性不能知。 妄想隨緣去,何時有出期。 生滅何時盡,相因浩劫來。 似環螻蟻轉,如轂碾塵埃。 誰言河海闊,深淺尚能知。 愛欲情無底,何年有出時? 水鳥及風林,咸歸一法音。 如何顛倒性,自起萬般心。 虛無含有象,有象復歸無。 心若分明了,知權呼有無。 無空空不空,無色色不色。 若能知色空,色空皆自得。 有有兼無有,無無及有無。 虛心能不動,妙道自來居。 如人入黑暗,目覩又何曾。 若要分明見,須憑浩劫燈。 有相兼無相,迷惑終不知。 未能明覺性,安得決狐疑。 衆生情行劣,迷失道根源。 特謂宣宗旨,教令入妙門。 物向無中有,道從有裏無。 莫生無有見,迷執自消除。 空色互相生,相纏如糾墨。 要知空色理,自莫分空色。 道性本虛無,虛無亦假呼。 若生無有見,終被法來拘。 不空是真空,不色是真色。 空色便爲真,真法何曾得? 是空及是色,究竟總非干。 要認真空色,迴心向己難。 空色宜雙泯,不須舉一隅。 色空無滯礙,本性自如如。 妙音喻虛性,虛心非妙音。 認他毫髮事,難得[自](目)由心。 一心觀一切,一切法皆同。 若能如斯解,方明智慧通。 了悟性根源,名爲入妙門方便法,是法勿留存。 決破疑惑網,有無都不干。 正心長自在,如[隼](準)入雲盤。 心靜六根清,六根隨性行。 性能無著物,邪障那邊生。 妙經無礙性,權立妙經名。 故爲衆生說,令教悟此經。 一真度一切,如檝濟橫流。 真性隨身有,勿於身外求。 傳教虛無理,世間散布行。 誦經能萬遍,其義自分明。 真性號神王,飛天無定方。 破邪能自外,堅固喻金剛。 靈童即正性,無染號真人。 威猛喻師子,名殊一法身。 諸天諸聖衆,無一亦無二。 性不遂波流,是名真侍衛。 語默及遊息,無生一念思。 忘形歸恍惚,神鬼不能窺。 正法度邪法,衆生見處偏。 若生無有見,即被染心田。 天尊重說偈,直爲指心源。 汲引迷惑者,令歸解脫門。 道非干視聽,視聽轉生疑。 應物臨機用,虛心即可知。 心疑隨萬境,隨境認心田。 道非有爲有,方名離種邊。 (《正統道藏》鳥字號)。

    司馬承禎 唐宋诗
  • 自江西歸至舊任官舍贈袁贊府

    却見同官喜復悲,此生何幸有歸期。 空庭客至逢搖落,舊邑人稀經亂離。 湘路來過迴鴈處,江城臥聽擣衣時。 南方風土勞君問,賈誼長沙豈不知。

    劉長卿 唐宋诗
  • 偈頌六十五首 其四四

    吞却與吐却,算來無處著。 要見滑稽人,便是黄幡綽。

    釋咸傑 唐宋诗
  • 崧高詩爲九江趙使君壽 其一一

    永錫難老,眉壽保魯。 以佐天子,爲周室輔。

    楊冠卿 唐宋诗
  • 聞蟬五絕句奉呈諸幕友 其二

    羽仙塵外學修行,未蛻那知身已輕。 露裏厭爲無事飲,風前戲作不平鳴。

    曾丰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