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下第獻座主張謂

〔唐朝〕 閻濟美

謇諤王臣直,文明雅量全。 望爐金自躍,應物鏡何偏。 南國幽沈盡,東堂禮樂宣。 轉令遊藝士,更惜至公年。 芳樹歡新景,青雲泣暮天。 唯愁鳳池拜,孤賤更誰憐。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和武相公中秋錦樓翫月 二

    四時皆有月,一夜獨當秋。 照耀初含露,裴回正滿樓。 遙連雪山淨,逈入錦江流。 願以清光末,年年許從遊。

    崔備 唐宋诗
  • 秋晚懷茅山石涵村舍

    十畝山田近石涵,村居風俗舊曾諳。 簾前白艾驚春燕,籬上青桑待晚蠶。 雲暖採茶來嶺北,月明沽酒過溪南。 陵陽秋盡多歸思,紅樹蕭蕭覆碧潭。

    杜牧 唐宋诗
  • 織女懷牽牛

    北斗佳人雙淚流,眼穿腸斷爲牽牛。 封題錦字凝新恨,拋擲金梭織舊愁。 桂樹三春煙漠漠,銀河一水夜悠悠。 欲將心向仙郎說,借問榆花早晚秋。

    曹唐 唐宋诗
  • 殘花

    雨壓殘紅一夜凋,曉來簾外正飄搖。 數枝翠葉空相對,萬片香魂不可招。 長樂夢回春寂寂,武陵人去水迢迢。 愁將玉笛傳遺恨,苦被芳風透綺寮。

    胡宿 唐宋诗
  • 辭郡守李公恩命

    虛著褐衣老,浮杯道不成。 誓傳經論死,不染利名生。 厭樹遮山色,憐窗向月明。 他時隨范蠡,一棹五湖清。

    恆超 唐宋诗
  • 題雲居上寺(並序)

    到此花宮裏,觀身火宅中。 有爲皆是幻,何事不成空? 晚籟鳴寒谷,秋山響暮鐘。 欲歸林下路,新月上前峯。 (見《金石萃編》卷一百五。 )(〖1〗《金石萃編》王昶按:「雲居上寺,未詳處所。 據詩前稱范陽縣丞吉逾同躋攀于此云云,則寺當在范陽矣。 唐時范陽縣屬涿州,今撿《日下舊聞》引《名勝志》云:『涿州有智度寺,石城東北隅,剙自唐時,有舊碑刻。 其後即雲居寺,俱有石基浮圖。 』疑即此雲居上寺也。 謂之上寺者,以在智度寺之後也。 唐時舊碑刻,或即指此碑。 吉逾諸人之詩,《全唐詩》無一載者,因錄之,以見唐人詩千餘年來淪於草莽、爲人所未見者,蓋不勝紀云。 」〖2〗望按:詩題次行原有「范陽縣丞吉逾」六字,詩序辛酉歲云云。 當是唐德宗建中二年。 石刻於此詩後出「元和四年四月八是范□□」一行,疑此爲刻石年月,而「范□□」疑本是「范某刻」字樣,當是刻工題名。 果爾,則自辛酉賦詩以迄元和四年己丑刻石,其間已歷二十九年矣。 〖吉逾等人詩作於建中二年。 元和題名,陸增祥《八瓊室金石補正》卷六五錄作「元和四年八月八日范惟清呂〖以下缺〗」幷云此題名雖書於軒轅偉詩首「同前」二字之下,應別標一題,「《萃編》合爲一刻,誤矣」。 〗)。

    吉逾 唐宋诗
  • 臨秋三首 其二

    素潦沙成岸,蒼條柳映津。 蟬休疑惜己,蜻去似猜人。 紺幕隨天遠,瓊鉤伴月新。 清風時一至,吹盡故纓塵。

    宋庠 唐宋诗
  • 次韻陳侍郎李察院瀟湘八景圖 平沙落鴈

    江南雲水蓼花洲,中有飛鴻巧自謀。 過盡關山都不住,直須來趁楚江秋。

    喻良能 唐宋诗
  • 和苦熱喜雨

    吾聞和陰陽,古人喻調鼎。 四時有節適,萬類自紓窘。 神哉洪鈞播,妙自元氣涬。 寒暑遞推遷,日月互光炯。 隆冬生流金,酷熱啟冰井。 由來積以漸,其究勢莫競。 沿流盍尋源,循踵良自寧。 天功果其全,人事或可請。 民咨思圖易,牛喘戒用猛。 于焉貴調燮,持以濟炎冷。 今年苦煩蒸,六月無息影。 晴曦煽赫赫,卒歲憂懔懔。 無何陰鳥鳴,恍若商羊騁。 濃雲潑黛合,飛電與天等。 誰爲投壺戲,多謝一笑肯。 疾雷正晝發,隠隠連夜永。 羣龍挾雨飛,霶霈浹四境。 豈惟蘇槁苗,已足潤頑礦。 歡呼到田稚,揚泊亂池黽。 熱惱變清凉,造化祇俄頃。 如痛乃遽定,若醉而倏醒。 人情競欣欣,我寐獨耿耿。 帝力今何知,誰其發深省。 古來禹稷志,要在饑溺拯。 行當歲有秋,豈但禾同穎。 羣熙正待哺,一飽慰延頸。 恩斯宇宙均,澤可天地準。 憐渠詫祥瑞,得醉矜酩酊。 何人司調元,嗣歲願多稔。 但令風雨時,誰復浪悲哂。

    廖行之 唐宋诗
  • 寄刑臺范黄中

    秋氣清,秋風高。 想見刑臺舊居士,巾車獨往恣遊遨。 偃仰戴公廬,逍遥焦公居。 想前輩之風流,悲末俗之崎嶇。 白眼睨視,抵掌嘻吁。 酌之以漫塘之酒,侑之以漫塘之藕。 酒之味醇而不漓,藕之性潔而不汙以泥。 于以介眉壽,于以明素守。 對此長歌,其樂如何。 相望雖隔於秋水,明月幸同於千里。

    劉宰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