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浹天畿,晨驂望禁扉。 二儀連皓氣,萬物共清輝。 樓迥標銀闕,臺寒壓粉圍。 瑞花真有意,偏著入朝衣。
无
其他无
〔宋朝〕 宋祁
大雪浹天畿,晨驂望禁扉。 二儀連皓氣,萬物共清輝。 樓迥標銀闕,臺寒壓粉圍。 瑞花真有意,偏著入朝衣。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芳草渡頭微雨時,萬株楊柳拂波垂。 蒲根水暖雁初浴,梅徑香寒蜂未知。 辭客倚風吟暗淡,使君迴馬濕旌旗。 江南仲蔚多情調,悵望春陰幾首詩。
無路能酬國士恩,短亭寂寂到黃昏。 迴腸一寸危如綫,賴得商山未有猨。
兔子死蘭彈,持來挂竹竿。 試將明鏡照,何異月中看。
不共垂楊映綺寮,倚山臨路自嬌饒。 游人過去知香遠,谷鳥飛來見影搖。 半隔煙嵐遙隱隱,可堪風雨暮蕭蕭。 城中春色還如此,幾處笙歌按舞腰。
左一石,右一石,石門中有□□客。 □岫□,懸崖裂,□江□□□劍闕。 □□□□□□□,石門窊尊□□□。 外□□□□,□□□□□。 (見《武昌志》及《湖北金石志》。 已殘缺不可讀,惜哉。 )(〖1〗《武昌志》〖《湖北金石志》同〗:「案馬紹基云:是刻濱臨大江,字跡漫漶,前後片存二十八字,幸題與姓名尚完好。 今又齧去數字矣。 」〖2〗《明一統志》:「石門山在武昌縣東五里,兩門對峙如門。 唐武昌令馬珦與元結遊,石刻尚存。 」〖3〗《輿地碑目》:唐令君馬珦石門石刻在石門。 郭詳正詩:『雙崖屹然起,劖蘚認題識。 』〖4〗陳詩《湖北金石存佚考》云:「無年號,在武昌縣北,濱江。 」〖5〗案清巖觀有《馬珦石門題名詩》曰:「石門開左右,一劍自中分。 何人施妙法,千載創奇聞。 良吏多幽思,詩題亦出羣。 登山尋古蹟,迭石意何殷。 江上發清嘯,厓前結翠雲。 至今樊口上,誰不愛清蒼。 我亦來訪古,心事何紛紛。 憶到窊尊石,題名定有君。 」)。
(按《全唐詩》無呂從慶詩。 今傳世之《豐溪存稿》,即呂從慶詩集也。 此書有洪溪呂氏萃石山房本,有嘉慶癸酉歲從慶三十二世孫呂璽培重刊本,均未見。 有同治癸酉六安西鄉流波䃥鎮弗措書屋重鐫本。 此卷即自同治重鐫本錄出。 集前有雍正甲寅年任啟運撰呂從慶傳,足資參攷。 )。
側望卿相門,難入堅如石。 (同前卷七四。 轉錄自祝尚書《〈全唐詩〉小補》。 )。
山水觀形勝,襄陽美會稽。 最高唯望楚,曾未一攀躋。 石壁疑削成,衆山比全低。 晴明試登陟,目極無端倪。 雲夢掌中小,武陵花處迷。 暝還歸騎下,蘿月映深谿。
曲密叢楹地,檀欒瑞植場。 靈姿紛並秀,圓節儼相當。 聯景知宗茂,同根識幹彊。 翠浮睢苑日,寒待帝園霜。 合響天供籟,分枝玉薦蒼。 即看蕃寶實,儀鳳就徊翔。
小小蛇兒大大身,曾吞衆象空巴陵。 歸蟠故山骨欲槁,混入草木人更徵。 瞎屢生,甚手腳,不善提持休捉摸。 枯木形骸似等閑,觸著傷人毒無藥。 壽昌師,憐老病,遠遠遣來相問訊。 擬欲庵頭伴老夫,預憂十月霜風勁。 著把火,津送渠,依舊令教侍坐隅。 重告之曰,蛇乎蛇乎,當如雲門應機忽突出,莫學嚴陽到老安其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