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黄花道

〔宋朝〕 宋祁

驛道雲山裏,悠悠千騎行。 猿禽互啼嘯,崖嶺各陰晴。 樹合天疑窄,川回地忽平。 錦官何日到,菖葉已催耕。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離思五首 五

    尋常百種花齊發,偏摘棃花與白人。 今日江頭兩三樹,可憐和葉度殘春。

    元稹 唐宋诗
  • 翫珠吟

    識得衣中寶,無明醉(伯作「酒」)自惺(《燈錄》、《通載》、伯作「醒」)。 百骸俱(《燈錄》、《宗鏡錄》作「雖」)潰散(伯作「悔盡」),一物鎮長靈。 知(《通載》作「智」)境渾非體(伯作「智劍揮非體」),尋(伯、《燈錄》、《通載》作「神」)珠不定(伯作「見」)形。 悟即(伯、《燈錄》、《通載》作「則」)三身佛,迷疑萬卷經。 在心心豈(《燈錄》、《通載》、伯作「可」)測,居(《燈錄》、《通載》作「歷」)耳耳難聽。 罔像先天地,淵玄(《燈錄》、《通載》作「玄泉」,伯作「懸泉」)出杳冥(伯作「名」)。 本剛非鍛(伯作「斷」)鍊,元淨(《燈錄》、《通載》作「鏡」)莫澄停(伯作「亭」、《燈錄》、《通載》作「渟」)。 盤泊(《通載》作「礴」)逾(伯作「轉」,《燈錄》、《通載》作「輪」)朝日,玲瓏(伯作「鈴鑨」)暎曉星。 瑞光流不滅,真澄(伯作「氣」)濁還清(《燈錄》、《通載》作「真氣觸還生」)。 鑒照崆峒(伯作「空洞」)寂,勞(《燈錄》、《通載》、伯作「羅」)籠法界明。 剉(《燈錄》作「挫」,伯作「春」)凡功不滅(伯作「狹」),超聖果非盈。 龍女心親獻,虵(《燈錄》、《通載》作「闍」)王口自傾(伯作「經」,《燈錄》、《通載》作「呈」)。 護鵝人却活,黃雀義(《燈錄》、《通載》作「意」)猶輕。 解語非關舌,能言不是聲。 絕邊彌瀚(《燈錄》、《通載》作「汗」)漫,三(《燈錄》、《通載》作「無」)際等空平。 演教非爲教(《燈錄》、《通載》作「說」),聞名不(《燈錄》作「勿」,《通載》作「忽」)認名。 (伯無以上四句)。 二(伯、《通載》、《燈錄》作「兩」)邊俱不(《通載》作「莫」)立(伯作「守」),中道不須行。 見月休看(《燈錄》、《通載》作「觀」)指(伯作「紙」),歸(伯作「知」,《燈錄》、《通載》作「還」)家罷問程(伯作「逞」)。 識心豈測(《燈錄》作「心則」,伯、《通載》作「心即」)佛,何佛更堪成。 (按:《景德傳燈錄》卷三十收丹霞和尚《翫珠吟二首》,此爲其二。 另伯三五九七卷、《佛祖歷代通載》卷十六亦收此詩。 異文並注出。 《宗鏡錄》卷四十收「百骸雖潰散,一物鎮長靈」二句,題作《般若吟》,不注作者名。 )。

    天然 唐宋诗
  • 送袁處士

    閑田北川下,靜者去躬耕。 萬里空江菼,孤舟過郢城。 種荷依野水,移柳待山鶯。 出處安能問,浮雲豈有情。

    劉長卿 唐宋诗
  • 臨秋三首 其二

    素潦沙成岸,蒼條柳映津。 蟬休疑惜己,蜻去似猜人。 紺幕隨天遠,瓊鉤伴月新。 清風時一至,吹盡故纓塵。

    宋庠 唐宋诗
  • 九日三首 其一

    南國窮秋冷尚賖,隨時遊矚自堪嘉。 且欣一雨山争出,休歎重陽菊未華。 佳客逢秋宜得句,道人酌酒似烹茶。 人生勝日須行樂,豫去昏鴉作陣斜。

    張嵲 唐宋诗
  • 句 其九

    飛花紅千點,芳草綠萬里。

    胡仔 唐宋诗
  • 予雪詩云不來平地只山巔朱鈐幹和云不能下乞俗人憐志在潔己陳知錄云只可在山如去年志在卹民王撫幹云散作人間大有年志在潤物三子之志雖不同皆可嘉也各用其句作三絕以贈之又以一絕自貺 自况

    在地在山無不可,去年今年同不同。 銀杯縞带逐車馬,何似蓑笠隨漁翁。

    王十朋 唐宋诗
  • 再賡佳什已致牽羊之請又辱不鄙垂教蓋大巫困小巫欲眎其顛踣爲戲耳輒作二章以足小成之數 其二

    講摩師友我尤須,此道今人已絕無。 頗欲相從問奇字,故應未暇注陰符。 竹嫌影薄乘春種,酒怕樽空带雪沽。 杖屨往來憂不數,恐公早晚躡華途。

    李流謙 唐宋诗
  • 寄方叔

    二老論交日,真成百歲期。 同行雙野鶴,得意一山雌。 病起憐加飯,書來渴寄詩。 已添新蠟屐,此興報公知。

    姜特立 唐宋诗
  • 呈府判兄

    端憂傷逝者,花事欲如何。 春色愁邊少,悲悰酒後多。 溪桃方著臉,區木漸成窠。 擬作開眉計,何當掃障魔。

    姜特立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