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再扈從游小山二首 其二

〔宋朝〕 過孟玉

仙闕岧嶤紫翠凝,蓬萊樓觀喜重登。 桫欏樹老當金殿,靈壁峰高倚玉繩。 輦路苔深龍甃古,瀛洲風靜海波澄。 分明記得經行處,曾侍君王到上層。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銅雀臺

    日暮銅臺靜,西陵鳥雀歸。 撫弦心斷絕,聽管淚霏微。 靈几臨朝奠,空牀卷夜衣。 蒼蒼川上月,應照妾魂飛。

    賈至 唐宋诗
  • 送高員外赴淄青使幕

    遠水流春色,回風送落暉。 人趨雙節近,馬遞百花歸。 山驛嘗官酒,關城度客衣。 從來赤管筆,提向幕中稀。

    韓翃 唐宋诗
  • 題上皇觀

    狂寇窮兵犯帝畿,上皇曾此振戎衣。 門前衛士傳清警,砌下奚官掃翠微。 雲駐壽宮三洞啓,日迴仙仗六龍歸。 當時丹鳳銜書處,老柏蒼蒼已合圍。

    薛逢 唐宋诗
  • 與節供奉大德遊京口寺留題

    柳岸晴緣十里來,水邊精舍絕塵埃。 煮茶嘗摘興何極,直至殘陽未欲迴。

    齊己 唐宋诗
  • 太上昇玄消災護命妙經頌

    太上本來真,虛無中有神。 若能心解悟,身外更無身。 假名元始號,元始虛無老。 心源是元始,更無無上道。 七寶爲林苑,五明宮殿寬。 人身皆備有,不解向心觀。 三世諸天聖,相因一性宗。 一身無萬法,萬法一身同。 放出光明照,無央世界中。 乾坤明表裏,日月覺朦朧。 妙觀無靜苦,自性不能知。 妄想隨緣去,何時有出期。 生滅何時盡,相因浩劫來。 似環螻蟻轉,如轂碾塵埃。 誰言河海闊,深淺尚能知。 愛欲情無底,何年有出時? 水鳥及風林,咸歸一法音。 如何顛倒性,自起萬般心。 虛無含有象,有象復歸無。 心若分明了,知權呼有無。 無空空不空,無色色不色。 若能知色空,色空皆自得。 有有兼無有,無無及有無。 虛心能不動,妙道自來居。 如人入黑暗,目覩又何曾。 若要分明見,須憑浩劫燈。 有相兼無相,迷惑終不知。 未能明覺性,安得決狐疑。 衆生情行劣,迷失道根源。 特謂宣宗旨,教令入妙門。 物向無中有,道從有裏無。 莫生無有見,迷執自消除。 空色互相生,相纏如糾墨。 要知空色理,自莫分空色。 道性本虛無,虛無亦假呼。 若生無有見,終被法來拘。 不空是真空,不色是真色。 空色便爲真,真法何曾得? 是空及是色,究竟總非干。 要認真空色,迴心向己難。 空色宜雙泯,不須舉一隅。 色空無滯礙,本性自如如。 妙音喻虛性,虛心非妙音。 認他毫髮事,難得[自](目)由心。 一心觀一切,一切法皆同。 若能如斯解,方明智慧通。 了悟性根源,名爲入妙門方便法,是法勿留存。 決破疑惑網,有無都不干。 正心長自在,如[隼](準)入雲盤。 心靜六根清,六根隨性行。 性能無著物,邪障那邊生。 妙經無礙性,權立妙經名。 故爲衆生說,令教悟此經。 一真度一切,如檝濟橫流。 真性隨身有,勿於身外求。 傳教虛無理,世間散布行。 誦經能萬遍,其義自分明。 真性號神王,飛天無定方。 破邪能自外,堅固喻金剛。 靈童即正性,無染號真人。 威猛喻師子,名殊一法身。 諸天諸聖衆,無一亦無二。 性不遂波流,是名真侍衛。 語默及遊息,無生一念思。 忘形歸恍惚,神鬼不能窺。 正法度邪法,衆生見處偏。 若生無有見,即被染心田。 天尊重說偈,直爲指心源。 汲引迷惑者,令歸解脫門。 道非干視聽,視聽轉生疑。 應物臨機用,虛心即可知。 心疑隨萬境,隨境認心田。 道非有爲有,方名離種邊。 (《正統道藏》鳥字號)。

    司馬承禎 唐宋诗
  • 東林寺

    鹿石曉寒雲漠漠,虎溪春淺水潺潺。 (見《輿地紀勝》卷三十《江州》)。

    張固 唐宋诗
  • 再遊西山

    南譙古山郡,信是高人居。 自歎乏弘量,終朝親簿書。 於時忽命駕,秋野正蕭疎。 積逋誠待責,尋山亦有餘。 測測石泉冷,曖曖煙谷虛。 中有釋門子,種果結茅廬。 出身厭名利,遇境即躊躇。 守直雖多忤,視險方晏如。 況將塵埃外,襟抱從此舒。

    韋應物 唐宋诗
  • 崇上人求默庵頌

    默默中居底是庵,白槌上首乃同參。 深明鐵磨莫顛倒,真見末山非女男。 坐裏水天能湛湛,門前華雨任毿毿。 一言妙證超名相,不惜眉毛笑翠巖。

    釋正覺 唐宋诗
  • 次韵曾吉甫題畫屏風

    何許江山發興長,渾疑廬阜對彭郎。 胸中丘壑元蕭爽,筆下煙波故渺茫。 落落疏松長映座,冥冥飛雨欲侵牀。 冷然已作華胥夢,便有羣仙到枕旁。

    韓元吉 唐宋诗
  • 依韻和唐彥猷華亭十詠 崑山陰

    我思陸平原,廢宅荒草深。 才高乃速禍,事往不可箴。 饑烏噪樹顛,野鼠窟庭陰。 黄耳亦已死,家書無復尋。

    梅堯臣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