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急胡塵暗九州,岸巾長嘯一登樓。 故園却憶桐孫在,薄宦端爲荔子留。 湖海以南兵尚鬭,犬戎不死禍難休。 似聞推轂皆飛將,盍有清談謝傅流。
无
其他无
〔宋朝〕 劉子翬
風急胡塵暗九州,岸巾長嘯一登樓。 故園却憶桐孫在,薄宦端爲荔子留。 湖海以南兵尚鬭,犬戎不死禍難休。 似聞推轂皆飛將,盍有清談謝傅流。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三年一上計,萬國趨河洛。 課最力已陳,賞延恩復博。 垂衣深共理,改瑟其咸若。 首路迴竹符,分鑣揚木鐸。 戒程有攸往,詔餞無淹泊。 昭晰動天文,殷勤在人瘼。 持久望茲念,克終期所託。 行矣當自強,春耕庶秋獲。
旃檀刻像今猶少,白石鐫經古未曾。 歸去更尋翻譯寺,前山應遇鴈門僧。
中林子規啼,云是古蜀帝。 蜀帝胡爲鳥,驚急如罪戾。 一啼豔陽節,春色亦可替。 再啼孟夏林,密葉堪委翳。 三啼涼秋曉,百卉無生意。 四啼玄冥冬,雲物慘不霽。 芸黃壯士髮,沾灑妖姬袂。 悲深寒烏雛,哀掩病鶴翅。 胡爲託幽命,庇質無完毳。 戚戚含至冤,卑卑忌羣勢。 吾聞鳳皇長,羽族皆受制。 盍分翡翠毛,使學鸚鵡慧。 敵怨不在弦,一哀尚能繼。 那令不知休,泣血經世世。 古風失中和,衰代因鄭衛。 三歎尚淫哀,向渴嘻流涕。 如因異聲感,樂與中腸契。 至教一昏蕪,生人遂危脆。 古意歎通近,如上青天際。 荼蓼久已甘,空勞菫葵惠。 誰聞子規苦,思與正聲計。
江上春來早可觀,巧將春物妬餘寒。 水苔共繞留烏石,花鳥爭開鬬鴨欄。 佩勝芳辰日漸暖,然燈美夜月初圓。 意隨北雁雲飛去,直待南州蕙草殘。
置天立地混沌分,造化含花處處焚。 一陰一陽乃成道,秋石蒼蒼浪子孫。 玄武朱雀明前路,湧泉真汞守乾坤。 鼎鼎製鉛成寶物,姹女藏頭不肯出。 十二葫中紫河車,四十二氣烈仙窟。 顏如玉,貌如霜,棗葉雄朱修修畢。 手摶日月入爐中,炎炎赫赫魂不失。 非濟凡間飢凍疾,不如學道急須出。 水煑冥冥白虎身,獸鑪上下兩莫測。 大象不遊於兔穴,大悟不拘於小節,迷者心差皆總失。 非傳下界盲瞽人,滅族亡身不可出。 六謌六謌,爾翺已去往蓬萊,白日霞仙,今古密鶴,叫前程,洞庭湖,禮我聖祖爲留術。 去無聲,甘如蜜,一七二七七萬畢。 開鑪忽見火一團,光彩炎炎赫赫奕。 雖濟凡間飢凍疾,不如訪道棲金室。 (《大還丹照鑑》)(按:《十國春秋》卷四七:「爾朱先生,成都人也。 字通微,亦號歸元子。 唐僖宗時隱鍊於金雞關下石室。 居久之,有異人與藥一丸,且戒曰:『子見浮石而服之,仙道成矣。 』自是遇石必投之水間,視其浮沉。 人皆笑以爲狂。 一日遊峽上,有叟艤舟相待,叩其姓氏,對曰:『涪州石姓也。 』遂豁然悟曰:『異人浮石之言,斯其應乎? 』因服藥輕舉而去。 時天復末年也。 先生有《還丹歌》傳於蜀中。 」應即此人。 此詩應即《還丹歌》。 《大還丹照鑑》作者爲後蜀廣政間人,故得以收錄之。 )。
反身聖可作,自恕惡易盈。 昨非往莫諫,今是來足程。 幽人歲晚粟,樹者夷跖并。 慨然釋七歎,諒知負平生。
雉馴不因媒,鳩暖自呼婦。 詩成桃李陰,知是霹靂手。 簿書我亦厭,丘壑渠自有。 却憐支離疏,飽食得薪槱。 俗夫嘗世味,甘苦半噦嘔。 知公超然處,心跡兩無垢。 愁陰老芳物,蟲鳥故相誘。 浪蕊費收拾,柔條可結揉。 豈無我輩人,一醉開笑口。 那知市門底,客倦枕兩肘。 眼高可人稀,命蹇亨運偶。 平生願執鞭,見謂予小友。 細觀愷悌心,宜在帝左右。 却來塵埃中,寂寞對五柳。 鷇音藏鵠羽,正待荆雞剖。 學政容窺譜,問字當載酒。 虛名翻誤夢,恐坐箕與斗。 言詩終不稱,永愧賦瓊玖。
說法不勞三寸舌,參禪惜取兩莖眉。 玉欄干畔青青柳,最好人間二月時。
帝德于今祀萬年,如何遺像託疏椽。 憑誰爲假丹青手,付與梅仙十萬錢。
堂成初見畫簷新,碧瓦翬飛上綵雲。 三尺寶臺蒙錦帕,白狻猊頂翠氤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