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嶺蒼巖带落霞,水雲平野一川斜。 二山相距無千里,數口俱仙有兩家。 仇穴便當營草屋,武陵何必訪桃花。 擇鄉試復詢風俗,善政人人令尹誇。
无
其他无
〔宋朝〕 王之望
翠嶺蒼巖带落霞,水雲平野一川斜。 二山相距無千里,數口俱仙有兩家。 仇穴便當營草屋,武陵何必訪桃花。 擇鄉試復詢風俗,善政人人令尹誇。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萬國以貞光上嗣,三善茂德表重輪。 視膳寢門尊要道,高闢崇賢引正人。
傍看數箇大憨癡,造宅舍擬作萬年期。 人人百歲乃有一,縱令長命七十稀。 少少撩亂死。 □□□□期却半,欲似流星光暫時。 中途少少遼亂死,亦有初生嬰孩兒。 無問男夫及女婦,不得驚忙審三思。 年年相續罪根重,月月增長肉身肥。 日日造罪不知足,恰似獨養神猪兒。 不能透圈四方走,還須圈裏待死時。 自造惡業還自受,如今痛苦還自知。 (以上十八首均錄自張錫厚《王梵志詩校輯》卷一。 張氏所據本爲斯七七八、斯五七九六、斯五四七四、斯一三九九卷,幷以《大正藏》第八十五冊《王梵志詩集》參校。 )(按:本卷所錄王梵志詩,皆據張錫厚《王梵志詩校輯》,另曾參校《大正藏》本及《敦煌掇瑣》。 錄詩的原則是,儘可能地保持王詩的原貌。 凡原文可通者,儘可能保持原文。 原文顯誤,張氏所改爲無可移易者,即予改正。 原文雖誤,張氏所作改動尚難成定論者,則仍保留原文,而以張說附收其下。 各本有異文者,擇其善者爲正文,異文注出「一作某」。 張錫厚爲王梵志詩的校錄、寫定作了十分可貴的努力,本卷充分利用了他的成果,筆者只在少數詩章的分篇及文字的定奪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這是應該在這裏說明的。 )。
揣分新辭祿,扶衰又度秋。 已將窮博健,更賴學忘憂。 船護烟陂鴨,欄歸草徑牛。 作勞何以慰,茅店問新篘。
烏免不停軌,蒹葭鬢已蒼。 囊空携古錦,賦未奏長楊。 林下松風曲,爐邊栢子香。 朝昏作禪供,榮辱已俱忘。
今代馮野王,聲滿東海濱。 可敬亦可愛,溫然氣如春。
翠管吹寒去,青旗卷仗來。 慈皇千萬壽,春日上春盃。
至性由來稟太和,善人何少惡人多。 君看瀉水著平地,正作方圓有幾何。
平時吾亦愛吾廬,今雨巢禽亦引雛。 好是階前四高檜,枝枝葉葉綴明珠。
身不入蓮社,意非同漆園。 閒來閲風物,歸去老山村。 氣味故相許,淵源須細論。 燈前秋夜永,未可付忘言。
江頭千樹白茫茫,空谷佳人未洗粧。 一曲霓裳舞初破,壽陽春色到宮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