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去日邊遠,宜春程尚賒。 呼童秣征馬,带月趁啼鴉。 橋斷復揭水,路窮還渡沙。 誰能飾厨傳,裹飯野人家。
无
其他无
〔宋朝〕 葛立方
已去日邊遠,宜春程尚賒。 呼童秣征馬,带月趁啼鴉。 橋斷復揭水,路窮還渡沙。 誰能飾厨傳,裹飯野人家。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往歲衣褐見,受服金馬門。 擬將忠與貞,來酬主人恩。 天地暫雷雨,洪波生平原。 窮鱗遂蹭蹬,夙昔事罕存。 幸逢帝出震,授鉞清東藩。 白日忽再中,萬方咸駿奔。 王風從西來,春光滿乾坤。 蟄蟲競飛動,余亦辭籠樊。 遭遇思自強,寵辱安足言。 唯將四方志,廻首謝故園。
十三學繡羅衣裳,自憐紅袖聞馨香。 人言此是嫁時服,含笑不刺雙鴛鴦。 郎年十九髭未生,拜官天下聞郎名。 車馬駢闐賀門館,自然不失爲公卿。 是時妾家猶未貧,兄弟出入雙車輪。 繁華全盛兩相敵,與郎年少爲婚姻。 郎家居近御溝水,豪門客盡躡珠履。 雕盤酒器常不干,曉入中廚妾先起。 姑嫜嚴肅有規矩,小姑嬌憨意難取。 朝參暮拜白玉堂,繡衣著盡黃金縷。 妾貌漸衰郎漸薄,時時強笑意索寞。 知郎本來無歲寒,幾回掩淚看花落。 妾年四十絲滿頭,郎年五十封公侯。 男兒全盛日忘舊,銀牀羽帳空颼飀。 庭花紅遍蝴蝶飛,看郎佩玉下朝時。 歸來略略不相顧,却令侍婢生光輝。 郎恨婦人易衰老,妾亦恨深不忍道。 看郎強健能幾時,年過六十還枯[槁]。
紫房日照胭脂拆,素豔風吹膩粉開。 怪得獨饒脂粉態,木蘭曾作女郎來。
遊子未歸去,野花愁破心。 劃多灰漸冷,坐久席成痕。 結宇孤峰上,安禪巨浪間。 分開朝海浪,留住過江雲。 劃多灰雜蒼虯跡,坐久煙消寶鴨香。
今歲游山已恨遲,山中仍喜見辛夷。 簪纓且免全爲累,桃李猶堪別作期。 晴後日高偏照灼,晚來風急漸離披。 山郎不作同行伴,折得何由寄所思。
長思憶,思憶佳辰輕擲。 霜月透簾澄夜色,小屏山凝碧。 恨恨君何太極,記得嬌嬈無力。 獨坐思量愁似織,斷腸煙水隔。
雲薄羅帬綬帶長,滿身新裛瑞龍香,翠鈿斜映豔梅妝。 佯不覷人空婉約,笑和嬌語太猖狂,忍教牽恨暗形相。
深居四十年,語舊淚潺潺。 官滿春辭省,兵來夜出關。 思隨江鶴遠,心寄海鷗閒。 莫訝頻相訪,前峯似故山。 (同前。 )(案唐許渾烏絲欄真蹟,宋岳珂《寶真齋法書贊》著錄之,其跋畧謂「右唐郢州刺史許渾所書烏絲欄詩一百七十一篇真蹟,分上下凡二卷。 纖組閒錯,辭格華古,筆妙爛然,見爲三絕」云云。 《橫山草堂叢書》陳慶年跋謂:「用晦真蹟自敍云:『編集新舊五百篇』。 《全唐詩》編丁卯詩至五百三十餘著,逾於郢州自紀之數,丁卯之詩,宜若一無所遺。 乃《宣州開元寺贈惟直上人一首》與《茅山題徐校書隱居一首》明載於真蹟中者,即爲《全唐》摭拾所不及。 」)。
焰火無魚下底鉤,覓魚無處笑君愁。 可憐谷隱孜禪伯,被唾如今見亦羞。 (同前)按:《全唐詩》卷八一○收此首,缺題,今重錄。
兵行次,鳥立在軍旗。 必有奸人言賊勢,今旬來月好防之,偷(京本作「發」)號運謀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