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鹿鶴久相疏,恨不歸來與汝俱。 飛舞尚如前日否,奔騰還上後山無。 不聞警露來庭下,猶想銜花近座隅。 歎我素鍾山野性,從來與汝本無殊。
无
其他无
〔宋朝〕 吳芾
山中鹿鶴久相疏,恨不歸來與汝俱。 飛舞尚如前日否,奔騰還上後山無。 不聞警露來庭下,猶想銜花近座隅。 歎我素鍾山野性,從來與汝本無殊。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已陳粢盛敷嚴祀,更奏笙鏞協雅聲。 璇圖寶曆欣寧謐,晏俗淳風樂太平。
蜀國本多士,雄文似相如。 之子西南秀,名在賢能書。 薄祿且未及,故山念歸歟。 迢迢三千里,返駕一羸車。 玉壘長路盡,錦江春物餘。 此行無慍色,知爾戀林廬。
聖祚無疆,慶傳樂章。 金枝繁茂,玉葉延長。 海瀆常晏,波濤不揚。 汪汪美化,垂範今王。
何時止此幽棲處,獨掩衡門長綠苔。 臨水靜聞靈鶴語,隔原時有至人來。 五湖仙島幾年別,九轉藥爐深夜開。 誰識無機養真性,醉眠松石枕空杯。
朝過春關辭北闕,暮參戎幕向南巴。 却將仙桂東歸去,江月相隨直到家。
蓓蕾抽開素練囊,瓊葩薰出白龍香。 裁分楚女朝雲片,翦破姮娥夜月光。 雪句豈須徴柳絮,粉腮應恨帖梅妝。 檻邊幾笑東籬菊,冷折金風待降霜。
滿目笙歌一段空,萬般離恨總隨風。 多情爲謝殘陽意,與展晴霞片片紅。
建陽門外柳千條,斜插鸞篦小錯刀。 紫袖握蟬聲欲絕,紅巾撲蝶勢潛高。 愁眉對照烟江柳,嫩臉初開露井桃。 閑把金釵惱鸚鵡,亂聲啞嘎落輕毛。 (以上《秘殿珠林石渠寶笈續編》。 )(《秘殿珠林石渠寶笈續編》收李郢詩卷,原藏於淳化軒。 卷末有樂全居士、柯九思、陳繹曾、周仁榮、張翥五人附跋。 茲錄前三人跋如次。 )(〖1〗其一:李公嘗出守房陵商州,有善政,以能詩聞諸公間,有文集行於世。 此詩翰墨豪健,自成一家。 宣和六年季夏一日,樂全居士書。 〖原注:張密學諱確,字子固。 〗〖2〗其二:右唐李郢字楚望書七言詩真跡,後有張樂全跋,曾入紹興內府,合縫小璽具存。 詩法清麗,筆意飄撇,自有一種風氣。 僕僅見宣和所收許渾詩稿,精緻亦如之,足以見唐人所尚,流風餘韻,令人興起。 至治初,以佳本定武《蘭亭》易得之,愛玩不能去手。 丹丘柯九思識。 〖3〗其三:唐李楚望端公大中十年七言詩一卷。 楚望以是歲登進士第,其上主司詩云:「閉戶偶多鄉老譽,讀書精得聖人言。 」視「一日看盡長安花」,殆有間矣。 宜其疏於馳競,以藩鎮從事終也。 此紙鳥絲欄絕精緻,字畫有歐柳意。 楚望居餘杭,豈出於故家遺俗之所傳者歟? 泰定元年十月十三日,吳興陳繹曾書。 )。
遲日輕風過雨天,草青南陌欲生烟。 江湖節物登王鮪,村落歸心起杜鵑。 已辦尋芳游野寺,何當修褉泛溪船。 路逢少婦携籠去,爲說蠶兒向雨眠。
向來三老楚江濱,一笑相歡氣味真。 君向越溪持使節,我歸台嶺作閒人。 頗思花下酒無算,尚記詩成筆有神。 何日軺車能過我,開懷一洗渴心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