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再次韻 其一

〔宋朝〕 陳棣

畏途憂患飽相諳,火芋何當問懶殘。 每覺愁來詩思苦,更因老去壯心闌。 年光背我捐鷄肋,世事甜人嗜馬肝。 撥盡寒爐殘漏永,已知春馭到林端。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謁慈恩寺題奘法師房

    停軒觀福殿,遊目眺皇畿。 法輪含日轉,花蓋接雲飛。 翠煙香綺閣,丹霞光寶衣。 幡虹遙合彩,定水迥分暉。 蕭然登十地,自得會三歸。

    高宗皇帝 唐宋诗
  • 相和歌辭 王昭君二首 一

    漢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關道,天涯去不歸。 漢月還從東海出,明妃西嫁無來日。 燕支長寒雪作花,蛾眉顦顇沒胡沙。 生乏黃金枉圖畫,死留青冢使人嗟。

    李白 唐宋诗
  • 登覆釜山遇道人二首 二

    真氣重嶂裏,知君嘉遯幽。 山堦壓丹穴,藥井通洑流。 道者帶經出,洞中攜我遊。 欲驂白蜺去,且爲紫芝留。 忽憶武陵事,別家疑數秋。

    錢起 唐宋诗
  • 聞雁

    接影橫空背雪飛,聲聲寒出玉關遲。 上陽宮裏三千夢,月冷風清聞過時。

    林寬 唐宋诗
  • 往年進士趙能卿嘗話金庭勝事見示敘

    會稽詩客趙能卿,往歲相逢話石城。 正恨故人無上壽,喜聞良宰有高情。 山朝佐命層層聳,水接飛流步步清。 兩火一刀罹亂後,會須乘興雪中行。

    羅隱 唐宋诗
  • 李周彈箏歌

    古人云:絲不如竹,竹不如肉。 乃知此語未必然,李周彈箏聽不足。 聞君七歲八歲時,五音六律皆生知。 就中十三弦最妙,應宮出入年方少。 青騘慣走長楸日,幾度承恩蒙急召。 一字雁行斜御筵,鏘金戛羽凌非煙。 始似五更殘月裏,淒淒切切清露蟬。 又如石罅堆葉下,泠泠瀝瀝蒼崖泉。 鴻門玉斗初向地,織女金梭飛上天。 有時上苑繁花發,有時太液秋波闊。 當頭獨坐摐一聲,滿座好風生拂拂。 天顏開,聖心悅。 紫金白珠霑賜物,出來無暇更還家。 且上青樓醉明月,年將六十藝轉精。 自寫梨園新曲聲,近來一事還惆悵。 故里春荒煙草平,供奉供奉且聽語。 自昔興衰看樂府,秪如伊州與梁州。 盡是太平時歌舞,旦夕君王繼此聲,不要停弦淚如雨。

    吳融 唐宋诗
  • 景陽臺懷古

    後主忘家不悔,江南異代長春。 今日景陽臺上,閑人何用傷神。

    徐鉉 唐宋诗
  • 憶江南 三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 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得相逢。

    白居易 唐宋诗
  • 和普安郡王桂子

    嫦娥屑玉醖旃檀,乞與人間秋後看。 已向水邊吟月曉,却來花下立更殘。 西風把酒休催菊,南國行歌不賦蘭。 何必穠香千萬斛,鼻端須此百憂寬。

    史浩 唐宋诗
  • 得東南書報亂後東都故居猶存而州北松檟亦無毀者

    旄頭光垂北風起,胡沙漫漫暗天地。 翠華清曉巡朔方,咸陽宮殿生荆杞。 胡兒解鞍留漢土,凝碧池頭日歌舞。 一朝忽棄洪河南,來歸輿圖丞相府。 當初亂離誰料此,南北中分指淮水。 天暌地隔十五年,不知中原復何似。 至今兵罷關泥開,始有北客中原來。 歷言王侯故第宅,瓦礫半在高臺摧。 最憐長楊與宣曲,樹木荒凉迷御宿。 上林苑廢花自開,輦路春回草還綠。 宮中千門萬戶空,獸扉凝塵生網蟲。 遺民相對向天泣,耳冷不聞長樂鐘。 外城白晝無人行,當道往往狐狸鳴。 天陰日暮聞鬼哭,萬家經亂今一存。 嗚呼上帝白玉京,繁華掃地令人驚。 此生復識太平象,不及百年終未能。 世人寧有金石堅,定恐不見全盛年。 出門恍惚忘南北,故國何在山連天。 豈意揚雄一區宅,城破蕭條尚如昔。 閉門風雨長蓬蒿,榱桷多年亦傾側。 戶牖尚带沙場塵,小兒猶學胡笳聲。 四鄰半已易新主,存者無復當時人。 城北凄凉九原路,往往停車不忍去。 幸無樵牧犯松柏,那有鮮卑護置墓。 春風冢木生蒼煙,北望拜泣還欣然。 向來艱難誰得免,獨我獲此真天憐。 君不見開成相國玉杯第,甘露變興巢亦毀。 又不見驪山築墳葬祖龍,牧兒盜入焚其中。 儒生慮遠無後憂,生居敝廬死山丘。 五世相傳蓋有道,中無所欲人何求。 邇來天涯倦爲客,角巾行卜東歸日。 里中耆舊今已無,忍聽鄰人更吹笛。

    晁公遡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