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示二子 其一

〔宋朝〕 胡宏

此心妙無方,比道大無配。 妙處果在我,不用襲前輩。 得之眉睫間,直與天地對。 混然員且成,萬古不破碎。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戲贈張使君

    數載蹉跎罷搢紳,五湖乘興轉迷津。 如今野客無家第,醉處尋常是主人。

    戎昱 唐宋诗
  • 春有情篇

    爲問遊春侶,春情何處尋。 花含欲語意,草有鬬生心。 雨頻催發色,雲輕不作陰。 縱令無月夜,芳興暗中深。

    劉禹錫 唐宋诗
  • 山寺看櫻桃花題僧壁

    楚寺春風臘盡時,含桃先坼一千枝。 老僧不語傍邊坐,花發人來總不知。

    劉言史 唐宋诗
  • 南中客舍對雨送故人歸北

    猨聲啾啾雁聲苦,卷簾相對愁不語。 幾年客吳君在楚,況送君歸我猶阻。 家書作得不忍封,北風吹斷堦前雨。

    長孫佐輔 唐宋诗
  • 宿孤館

    落日投村戍,愁生爲客途。 寒山晴後綠,秋月夜來孤。 橘樹千株在,漁家一半無。 自知風水靜,舟繫岸邊蘆。

    賈島 唐宋诗
  • 君不來

    遠路東西欲問誰,寒來無處寄寒衣。 去時初種庭前樹,樹已勝巢人未歸。

    方干 唐宋诗
  • 登薊丘樓送賈兵曹入都

    東山宿昔意,北征非我心。 孤負平生願,感涕下沾襟。 暮登薊樓上,永望燕山岑。 遼海方漫漫,胡沙飛且深。 峨眉杳如夢,仙子曷由尋。 擊劒起歎息,白日忽西沈。 聞君洛陽使,因子寄南音。

    陳子昂 唐宋诗
  • 邊思

    西北黃雲暮,聲聲畫角愁。 陰山一夜雨,白草四郊秋。 亂雁鳴寒渡,飛沙入廢樓。 何時番色盡,此地見芳洲。

    栖白 唐宋诗
  • 題善權寺石壁

    四周寒暑鎮湖關,三臥漳濱帶病顏。 報國雖當存死節,解龜終得遂生還。 容華漸改心徒壯,志氣無成鬢早斑。 從此使歸林藪去,更將餘奉買南山。 (見海寧吳騫《拜經樓詩話》卷二第十七條。 同治《增修宜興縣壹》卷十《藝文志》亦載之。 )(又見《古今圖書集成·山川典》卷九九《善權洞部》。 )(〖1〗《拜經樓詩話》卷二:「唐李蠙詩世不多見。 宜興善卷二毅題石壁一首曰〖詩畧〗。 蓋蠙太和時嘗見白龍於此,其詩尚有元和遺音。 蠙本名虬,將赴舉,夢名上添一畫成虱字,及寤,曰:『虱者,蠙也。 』乃更名,果登第。 皆可補《全唐紀事》之遺。 」望按:《全唐文》卷七八八收李蠙《請自出俸錢收贖善權寺事奏文》一篇,畧謂「寺在縣南五十里離墨山,是齊時建立。 ……寺內有洞府三所。 號爲乾洞者,石室通明處可坐五百餘人,稍暗處,執炬驗入,不知深淺。 ……洞門直下便臨大水洞,潺湲宛轉,湍瀨實繁,於山腹內漫流入小水洞。 小水洞亦是一石室,室內水泉無底,大旱不竭。 洞門對齋堂廚庫,似非人境。 洞內常有雲氣昇騰,云是龍神所居之處。 臣大和中在此習業。 ……臣懷此冤憤近三十年。 ……今請自出俸錢依元買收贖,訪名僧主持,教化同力,卻造成善權寺。 ……」誠如此文所云,大和中李蠙曾於此習業,三十年後始出俸錢收贖,推其時當在壹宗咸通中。 然則題此詩於寺壁,要亦咸通間事矣。 )。

    李蠙 唐宋诗
  • 春興

    泉噴(疑)橫琴膝,花黏漉酒巾。 盃中不覺老,林下更逢春。 (日本藏唐抄本《新撰類林抄》卷四,轉引自日本京都大學《中國文學報》一九五九年第十一期刊小川環樹《〈新撰類林抄〉校讀記》)。

    賀知章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