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予四時春,著花無浪蕊。 殖本在蓬壺,非烟籠翠紫。 雪裏友寒梅,芳辰領繁卉。 每蒙天一笑,睿思湧泉水。 霑丐及老臣,芬薌勝荃芷。 况復屢褒嘉,載賡寧但已。 第愧狂斐辭,不足溷瓊几。
无
其他无
〔宋朝〕 史浩
帝予四時春,著花無浪蕊。 殖本在蓬壺,非烟籠翠紫。 雪裏友寒梅,芳辰領繁卉。 每蒙天一笑,睿思湧泉水。 霑丐及老臣,芬薌勝荃芷。 况復屢褒嘉,載賡寧但已。 第愧狂斐辭,不足溷瓊几。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世傳滿子是人名,臨就刑時曲始成。 一曲四調歌八疊,從頭便是斷腸聲。
君子事行役,再空芳歲期。 美人曠延佇,萬里浮雲思。 園槿綻紅豔,郊桑柔綠滋。 坐看長夏晚,秋月照羅幃。
掌中珠,心上氣,愛惜豈將容易。 花下月,枕前人,此生誰更親。 交頸語,合歡身,便同比目金鱗。 連繡枕,臥紅茵,霜天似暖春。
說四句,演毘尼,凡夫聽者盡歸依。 天假吾師多伎術,就中草聖最狂逸。
土德承餘烈,江南廣舊恩。 一朝人事變,千古信書存。 哀挽周原道,銘旌鄭國門。 此生雖未死,寂寞已消魂。 (以上二首角《宋詩紀事》卷三。 )(見《東軒筆錄》卷一、《宋朝事實類苑》卷三六。 第一首第四句「白草」二字,《東軒筆錄》作「芳草」、《宋朝事實類苑》作「荒草」。 )(〖1〗宋翟耆年《籀史》:「徐鉉鼎臣從李煜歸朝,爲銀青光祿大夫、右散騎常侍。 太平興國中,李煜薨,詔侍臣撰煜神道碑。 有欲中傷鉉者,奏曰:『吳王事,莫若徐鉉爲詳。 』遂詔鉉撰。 鉉泣曰:『臣舊事李煜,陛下容臣存故主之義,乃敢奉詔。 』太宗許之。 鉉但推言歷數有盡,天命有歸而已。 其警句云:『東鄰搆禍,南箕扇疑,投杼致慈親之惑,乞火無鄰婦之詞。 始勞因壘之師,終後塗山之會。 』太宗覽之,稱歎不已。 異日復得鉉所撰《吳王挽詞》,今傳者二首云云。 鉉被詔撰《江南錄》,故有『信書』之句。 東鄰謂錢俶也。 」〖2〗望按:如《籀史》所載,知挽辭二首之作,已在入宋之後。 以所涉李煜,曾是南唐之主,而徐鉉生活於五代者亦四十餘年,且《全唐詩》徐鉉卷亦收其仕宋後篇什,故仍援例錄補,俾成完帙。 )。
城頭初角送殘暉。 (《江湖小集》卷六紹嵩《江浙紀行集句詩》引)。
舊國起歸興,三江一棹輕。 夜吟逢月白,曉渡趁潮平。 楚岸雲藏寺,吳宮水繞城。 羨師塵外去,何日濯吾纓。
看盡吳山看蜀山,歸來不減舊朱顔。 宣和遺老凋零盡,况說祥符景德間。
雪堂風物渺江村,行客悽迷欲斷魂。 不見當年謫仙面,空餘春柳典型存。
十載江湖上,三從北闕歸。 宮花欹帽側,玉带重腰圍。 屬客黄金盡,凌空寶墨飛。 夜堂燈火冷,猶下讀書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