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僞何緣鬭一真,時間謾得面前人。 生男種女多喑啞,果報元來必有因。
无
其他无
〔宋朝〕 余良弼
萬僞何緣鬭一真,時間謾得面前人。 生男種女多喑啞,果報元來必有因。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曾住鑪峰下,書堂對藥臺。 斬新蘿徑合,依舊竹牕開。 砌水親看決,池荷手自栽。 五年方蹔至,一宿又須回。 縱未長歸得,猶勝不到來。 君家白鹿洞,聞道亦生苔。
閑看雙節信爲貴,樂飲一杯誰與同。 可惜風情與心力,五年拋擲在黔中。
行舟傍越岑,窈窕越溪深。 水闇先秋冷,山晴當晝陰。 重林間五色,對壁聳千尋。 惜此生遐遠,誰知造化心。
金陵一超忽,玉燭幾還周。 露積吳臺草,風入郢門楸。 林虛宿斷霧,磴險挂懸流。 拾青非漢策,化緇類秦裘。 牽迹猶多蹇,勞生未寡尤。 獨此他鄉夢,空山明月秋。
下垣一宮名天市,兩扇垣牆二十二。 當門六角黑市樓,門左兩星是車肆。 兩箇宗正四宗人,宗星一䨥亦依次。 帛度兩星屠肆前,候星還在帝坐邊。 帝坐一星常光明,四箇微茫宦者星。 以次兩星名列肆,斗斛帝前依其次,斗是五星斛是四。 垣北九箇貫索星,索口橫者七公成。 天紀恰似七公形,數著分明多兩星。 紀北三星名女牀,此坐還依織女傍。 三元之象無相侵,二十八宿隨其陰。 水火土木幷與金,以次別有五行分。 (以上三首錄《通志》卷三九《天文略》第二)(按:〖1〗《崇文總目》輯本卷四《天文占書類》有「《丹元子步天歌》一卷,王希明撰」。 〖2〗《新唐書·藝文志》「天文類」云:「王希明《丹元步天歌》一卷。 」)(〖3〗黃伯思《東觀餘論》卷下《校正〈崇文總目〉十七條》云:「《丹元子步天歌》,此但記列星所在,並其象數,使人易識耳,非占說也。 」〖4〗鄭樵《通志·天文略》云:「隋有丹元子者,隱者之流也。 不知名氏,作《步天歌》,見者可以觀象焉。 王希明纂漢晉志以釋之,《唐書》誤以爲王希明也。 ……此本只傳靈臺,不傳人間,術家秘之,名曰《鬼料竅》。 世有數本,不勝其訛,今則取之,仰觀以從稽定。 」〖5〗晁公武《郡齋讀書志》〖袁本〗卷三上錄《步天歌》一卷:「右未詳撰人。 二十八宿地歌也。 三垣頌、五星凌犯賦於後。 或云唐王希明,自號丹元子。 」〖6〗王應麟《困學紀聞》卷九《天道》云:「《步天歌》,《唐志》謂王希明丹元子。 今本司天右拾遺內供奉王希明撰,喬令來注。 二十八宿歌、三垣頌,五行吟,總爲一卷。 」次引鄭樵之說,末謂「然則王希明丹元子蓋二人也」。 〖7〗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卷十四云:「《丹元子步天歌》,不著撰人姓名。 相傳以爲唐王希明所撰。 鄭樵獨非之。 以爲丹元子隋之隱者,與希明各是一人。 然歌詞淺陋,不似隋人文字,《隋書·經籍志》亦無此書,其非隋人明矣。 古天文家未有以太微、天市配紫宮爲三垣者。 《太史公書》,太微屬南宮,天市屬東宮。 《晉》、《隋》二志,則分中外宮與二十八宿爲三列、而太微、天市雜敍於中宮之次。 使丹元子果隋人,則唐初李淳風修《隋志》,何不一述三垣之說乎? 漁仲好異而無識,欲取俚鄙之歌,駕乎前志之上,所謂棄周鼎而寶康瓠者也。 」〖8〗沈曾植《海日樓札叢》卷三云:「世或謂《丹元子步天歌》是隋時人作,鄭漁仲《天文略》亦謂丹元子隋人撰歌,王希明唐人撰釋。 然《通志》天文書目:《丹元子步天歌》一卷,注云:『唐右拾遺內供奉王希明撰。 』固無丹元子隋人之說也。 《唐志》五行類,王希明《太一金鏡式經》十卷,注『開元中詔撰』則希明乃術數學家,非天文專家。 」〖9〗羅振玉《雪堂校刊羣書敍錄》卷下云:「鄭氏《通志·天文略》謂撰《步天歌》之丹元子乃隋人,於前藉無徵,恐未可信。 」)。
南船正東風,北船來自緩。 江上相逢借問君,語笑未了風吹斷。 聞君攜伎訪情人,應爲尚書不顧身。 堂上三千珠履客,甕中百斛金陵春。 恨我阻此樂,淹留楚江濱。 月色醉遠客,山花開欲然。 春風狂殺人,一日劇三年。 乘興嫌太遲,焚却子猷船。 夢見五柳枝,已堪挂馬鞭。 何日到彭澤,長歌陶令前。
廓然瑩徹周沙界,言語難詮無可解。 別傳一句了非言,妙契圓通觀自在。
花柳春全盛,池塘燕學飛。 晚晴還小立,暮色不能歸。 草遠天無壁,苔深水有衣。 山居自清絕,不必扣禪扉。
樓頭一夜寒聲促,但怪重衾慣藏六。 小窗起聽枯葉鳴,更覺凝寒透肌粟。 乃知龍公修故事,幻作輕細巧翻覆。 摶空積勢欺簷楹,過眼隨風滿坑谷。 雲濤衮衮浩無際,頃刻庭前三萬斛。 小山愛我已霜鬢,老盡蒼崖垂布瀑。 兒童愛雪不愛身,堆削形橅笑盈掬。 風梢嫋娜困無奈,一一扶頭恣敲朴。 我來苕霅四寒暑,破漏憐渠數間屋。 無人推戶起僵卧,漫把清風繼前躅。 寒爐夜撥終不焰,凍筆呵吟已先禿。 人間憂樂有定分,隣家乃奏琵琶曲。 回飈落屑點翠袖,紛紛花映花奴肉。 杜陵老眼不禁寒,只有詩筒再三讀。 請君早辦雪兒歌,喚取詩翁醉醽醁。
春來多睡思,茗椀亦時須。 不敢家園乞,芭蕉有剩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