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海銀成壑,浮空玉作堆。 鼇翻三島出,鷲駕一峯來。 塔影波摇動,鐘聲潮拍回。 猶嗟禪伯老,虛人妙高臺。
无
其他无
〔宋朝〕 熊蕃
注海銀成壑,浮空玉作堆。 鼇翻三島出,鷲駕一峯來。 塔影波摇動,鐘聲潮拍回。 猶嗟禪伯老,虛人妙高臺。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共君結新婚,歲寒心未卜。 相與遊春園,各隨情所逐。 君念菖蒲花,妾感苦寒竹。 菖花多豔姿,寒竹有貞葉。 此時妾比君,君心不如妾。 簪玉步河堤,妖韶援綠{𥫗/戢}。 鳧鴈將子遊,鶯燕從雙栖。 君念春光好,妾向春光嗁。 君時不得意,妾棄還金閨。 結言本同心,悲懽何未齊。 怨咽前致辭,願得中所悲。 人間丈夫易,世路婦難爲。 始經天月照,終若流星馳。 長信佳麗人,失意非蛾眉。 廬江小吏婦,非關織作遲。 本願長相對,今已長相思。 復有遊宦子,結援從梁陳。 燕居崇三朝,去來歷九春。 誓心妾終始,蠶桑奉所親。 歸願未克從,黃金贈路人。 潔婦懷明義,從汎河之津。 於今千萬年,誰當問水濱。 更憶倡家樓,夫壻事封侯。 去時思灼灼,去罷心悠悠。 不憐妾歲晏,千載隴西頭。 以茲常惕惕,百慮恆盈積。 由來共結褵,幾人同匪石。 故歲雕梁燕,雙去今來隻。 今日玉庭梅,朝紅暮成碧。 碧榮始芬敷,黃葉已[淅]瀝。 何用念芳春,芳春有流易。 何用重懽娛,懽娛俄戚戚。 家本巫山陽,歸去路何長。 敍言情未盡,采菉已盈筐。 桑榆日映物,草色盈高岡。 下有碧流水,上有丹桂香。 桂枝不須折,碧流清且潔。 贈君比芳菲,受惠常不滅。 贈君淚潺湲,相思無斷絕。 妾有秦家鏡,寶匣裝珠璣。 鑑來年二八,不記易陰暉。 妾無光寂寂,委照影依依。 今日持爲贈,相識莫相違。
孤煙靈洞遠,積雪滿山寒。 松柏凌高殿,莓苔封古壇。 客來清夜久,仙去白雲殘。 明日開金籙,焚香更沐蘭。
月入孤舟夜半晴,寥寥霜鴈兩三聲。 洞房燭影在何處,欲寄相思夢不成。
清晨凝雪彩,新候變庭梅。 樹愛春榮徧,窗驚曙色催。 寒光添粉壁,積潤履青苔。 分明六出瑞,隱映幾枝開。 聞笛花疑落,揮琴興轉來。 曲成非寡和,長使思悠哉。
寂寥思隱者,孤燭坐秋霖。 梨栗猨喜熟,雲山僧說深。 寄書應不到,結伴擬同尋。 廢寢方終夕,迢迢紫閣心。
夷門一鎮五經秋,未得朝天未免愁。 因上此樓望京國,便名樓作望京樓。 (見宋樂史《太平寰宇記》卷一)(按:《全唐詩》卷五六三收此爲令狐綯詩,題作《登望京樓賦》。 岑仲勉先生《讀全唐詩札記》云:「按《寰宇記》一開封府浚儀縣,『望京樓,城西門樓,本無名,唐文宗太和二年,節度使令狐綯重修,因登樓賦詩曰』云云,詩中不免作未免。 據《舊書》一七上,長慶四年九月,『庚戌,以河南尹令狐楚檢校禮部尚書、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宋汴亳觀察等使』,由此計至大和二年,恰是五年。 綯雖嘗一鎮宣武,但《舊書》一七二《綯傳》云:『咸通二年,改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使,三年冬,遷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淮南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則先後祇兩年,非五經秋也。 且在大和二年後三十餘祀,紀年亦不合,是知《寰宇記》云令狐綯,實令狐楚之訛,此詩應移收前五函九冊,綯更無他詩,名應刪却。 」今從其說錄歸楚名下。 《舊唐書》卷十七上載大和二年十月李逢吉移宣武,「代令狐楚,以楚爲戶部尚書」。 楚在宣武任時間正與詩合。 )。
寂靜皆無語,其於理一般。 若非通秘奧,故是入微端。 善可名高尚,真乘智識寬。 天長與地久,萬物不相干。
水落沙痕出,天高野氣嚴。 餅香油乍壓,韲美韭新醃。 裘褐風霜逼,衡茆醉夢兼。 菊花香滿把,聊得擬陶潛。
寢瘵初休意未便,篔簹生筍柳生綿。 誰能朅朅團欒走,只要齁齁酩酊眠。
試上閩山望楚天,鴈飛欲斷勢還連。 憑將袖裏數行字,與問雲間雙髻仙。 我訪舊遊終有日,君歸故里定何年。 祇今千里同心事,靜對簞瓢獨喟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