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池山頭喚龍起,見說花開龍亦喜。 喜將一雨洗山光,曉漲初分兩谿水。 東山渡橋煙霞簇,山半亭臺艷桃李。 入門一徑海棠花,紅玉爲枝霞作蘂。 仙花自有龍麝氣,拂拂晴風香十里。 木蘭高下色不同,青紫朱綠黄白紅。 遊人隠映錦繡谷,山鳥動摇霜雪叢。 我來酌泉弄花樹,花光正在水影中。 君不見三碉城邊百草熱,渡瀘將軍不得歇。 何似兩仙樵斧郎,一局坐忘春晝長。
无
其他无
〔宋朝〕 李石
龍池山頭喚龍起,見說花開龍亦喜。 喜將一雨洗山光,曉漲初分兩谿水。 東山渡橋煙霞簇,山半亭臺艷桃李。 入門一徑海棠花,紅玉爲枝霞作蘂。 仙花自有龍麝氣,拂拂晴風香十里。 木蘭高下色不同,青紫朱綠黄白紅。 遊人隠映錦繡谷,山鳥動摇霜雪叢。 我來酌泉弄花樹,花光正在水影中。 君不見三碉城邊百草熱,渡瀘將軍不得歇。 何似兩仙樵斧郎,一局坐忘春晝長。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花開花落無時節,春去春來有底憑。 燕子不藏雷不蟄,燭煙昏霧暗騰騰。
住此園林久,其如未是家。 葉書傳野意,簷溜煮胡茶。 雨後逢行鷺,更深聽遠蛙。 自然還往裏,多是愛煙霞。
戚戚復戚戚,秋堂百年色。 而我獨茫茫,荒郊遇寒食。
魚鱗息枯池,廣之使涵泳。 疏鑿得蒙泉,澄明覩明鏡。 (《淳熙三山志》卷一)(按:《淳熙三山志》云:「唐元和八年,刺史裴次元于其〖指冶山〗南闢爲毬場,即山爲亭,作詩題于其壁。 」次錄其序之大略,幷云二十首的詩題是:《望京山》、《觀海亭》、《雙檜嶺》、《登山路》、《天泉池》、《翫琴臺》、《筯竹巖》、《枇杷川》、《荻蘆崗》、《桃花塢》、《芳茗原》、《山陰亭》、《含清洞》、《紅蕉坪》、《越壑橋》、《獨秀峰》、《篔簹坳》、《八角亭》、《椒盤石》、《白土谷》。 詩各一章,章六句。 今存者惟《淳熙三山志》所錄之《天泉池》四句及《望京樓》二句,後者已收入《全唐詩》卷四六六。 《淳熙三山志》另錄馮審所作記。 )。
九折灣中萬斛舟,怪公隨處得心休。 未應菊徑關心急,聊爲魚槎盡意留。 陸子舊蹤餘馬頂,羊公遺碣見龜頭。 遥知太白無多事,醉裏詩成不待搜。
覿面來時作者知,可中石火電光遲。 輸機謀主有深意,欺敵兵家無遠思。 發必中,更謾誰。 腦後見腮兮人難觸犯,眉底著眼兮渠得便宜。
支公兼有董狐才,史傳修成乙夜開。 天子遠酬丹詔去,高僧不出白雲來。 眉毫久别應垂雪,心印休傳本似灰。 若念重瞳欲相見,未妨西上一浮杯。
王謝蘭亭久寂寥,茂林脩竹自蕭騷。 蔣侯近代風流守,曲水流觴意亦高。
燕公郡事暇,詩興滿滄波。 粉飾開元治,江山爲助多。
先生有道抗浮雲,拄頰看山意最真。 霜鬢不堪痟首疾,翠蛾常作捧心顰。 官如斯立藍田小,家似淵明栗里貧。 俯仰別來蓂莢換,衹今誰與話情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