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頂雲衣野興濃,清齋淡話有何窮。 春歸簷幕千家雨,月滿樓臺一笛風。
无
其他无
〔宋朝〕 釋師體
童頂雲衣野興濃,清齋淡話有何窮。 春歸簷幕千家雨,月滿樓臺一笛風。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知己知音同舍郎,如何咫尺阻清揚。 每恨蒹葭傍芳樹,多慚新燕入華堂。 重花不隔陳蕃榻,修竹能深夫子牆。 唯有早朝趨鳳閤,朝時憐羽接鴛行。
詩情書意兩殷勤,來自天南瘴海濱。 初覩銀鉤還啓齒,細吟瓊什欲霑巾。 鳳池隔絕三千里,蝸舍沈冥十五春。 唯有新昌故園月,至今分照兩鄉人。
公子申敬愛,攜朋翫物華。 人是平陽客,地即石崇家。 水文生舊浦,風色滿新花。 日暮連歸騎,長川照晚霞。
曲檻,春晚。 碧流紋細,綠楊絲輭。 露華鮮,杏枝繁,鸎轉,野蕪平似翦。 直是人間到天上,堪遊賞。 醉眼疑屏障,對池塘。 惜韶光,斷腸,爲花須盡狂。
置天立地混沌分,造化含花處處焚。 一陰一陽乃成道,秋石蒼蒼浪子孫。 玄武朱雀明前路,湧泉真汞守乾坤。 鼎鼎製鉛成寶物,姹女藏頭不肯出。 十二葫中紫河車,四十二氣烈仙窟。 顏如玉,貌如霜,棗葉雄朱修修畢。 手摶日月入爐中,炎炎赫赫魂不失。 非濟凡間飢凍疾,不如學道急須出。 水煑冥冥白虎身,獸鑪上下兩莫測。 大象不遊於兔穴,大悟不拘於小節,迷者心差皆總失。 非傳下界盲瞽人,滅族亡身不可出。 六謌六謌,爾翺已去往蓬萊,白日霞仙,今古密鶴,叫前程,洞庭湖,禮我聖祖爲留術。 去無聲,甘如蜜,一七二七七萬畢。 開鑪忽見火一團,光彩炎炎赫赫奕。 雖濟凡間飢凍疾,不如訪道棲金室。 (《大還丹照鑑》)(按:《十國春秋》卷四七:「爾朱先生,成都人也。 字通微,亦號歸元子。 唐僖宗時隱鍊於金雞關下石室。 居久之,有異人與藥一丸,且戒曰:『子見浮石而服之,仙道成矣。 』自是遇石必投之水間,視其浮沉。 人皆笑以爲狂。 一日遊峽上,有叟艤舟相待,叩其姓氏,對曰:『涪州石姓也。 』遂豁然悟曰:『異人浮石之言,斯其應乎? 』因服藥輕舉而去。 時天復末年也。 先生有《還丹歌》傳於蜀中。 」應即此人。 此詩應即《還丹歌》。 《大還丹照鑑》作者爲後蜀廣政間人,故得以收錄之。 )。
夕曛山照滅,送客出柴門。 惆悵野中別,殷勤岐路言。 茂林予偃息,喬木爾飛翻。 無使谷風誚,須令友道存。
總轡出西坰,寥寥旭宇明。 叢岡森地秀,飛塔恍神行。 惠味霑仙露,疲心識化城。 遠香來不斷,空梵過猶清。 坐惜忘機晚,居慚緤組榮。 撫懷今古恨,高世友僚情。 顧慕羣芳歇,徘徊極野平。 低雲參駐蓋,寒木隠前旌。 風轉松添韵,霜餘菊挫英。 碧垂天勢匝,紅上日華輕。 壘廢麏䴥樂,池荒雁鶩鳴。 宮垣除濞國,臺址畏軒兵。 勝踐欣同適,沈憂悔自嬰。 理融無物我,神照罷將迎。 絢藻春供麗,投珍佩合聲。 莫嗤三嘆拙,聊謝兩心傾。
一呼善來,鬚髮自落。 積累既多,無處安著。 普請大衆,把火燒却。
堂堂人物冠清流,不減當年宋廣州。 持節分符聊爾耳,直尋枉尺斷還不。 初開宣室漢思賈,欲復侵疆魯召丘。 整頓乾坤趁頭黑,早須歸伴赤松遊。
月色半古寺,蟲聲雜疏鐘。 江城繚山色,星斗摇空濛。 徐行不自覺,徙倚樹影中。 忽然變煙雨,江上東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