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石山深鳥相呼,常憂草木侵樵蘇。 子孫存者亦牢落,安得上冢來鴻臚。 憶初起家聲烜赫,翰林主人嗟莫及。 只今若使翁不亡,再試南宮期第一。 傳郎十四如我長,骨骼已似能文章。 阿翁穿楊有舊箭,傳乎勉力不可忘。
无
其他无
〔宋朝〕 晁公遡
盤石山深鳥相呼,常憂草木侵樵蘇。 子孫存者亦牢落,安得上冢來鴻臚。 憶初起家聲烜赫,翰林主人嗟莫及。 只今若使翁不亡,再試南宮期第一。 傳郎十四如我長,骨骼已似能文章。 阿翁穿楊有舊箭,傳乎勉力不可忘。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松下有琴閑未收,一燈高爲石叢留。 詩情似到山家夜,樹色輕含御水秋。 小榼提攜終永日,半斑容鬢漫生愁。 因君撫掌問時俗,紫閣堆簷不舉頭。
不共衆山同,岧嶤出迥空。 幾層高鳥外,萬仞一樓中。 水落難歸地,雲離便逐風。 唯應霄漢客,絕頂路方通。
玉漏斯須即達晨,四時吹轉任風輪。 寒燈短燼方燒臘,畫角殘聲已報春。 明日便爲經歲客,昨朝猶是少年人。 新正定數隨年減,浮世惟應百遍新。
北渚牽吟興,西溪爽共遊。 指期乘禁馬,無暇狎沙鷗。 縱目懷青島,澄心想碧流。 明公非不愛,應待泛龍舟。
成王有過伯禽笞,聖惠能新日自奇。 王道既成何所感,越裳呈瑞鳳來儀。
玉座新規盛,金章舊制非。 列城初執禮,清廟重垂衣。 不覩千箱詠,翻愁五稼微。 祇將蘋藻潔,寧在餼牢肥。 徙市行應謬,焚巫事亦違,至誠期必感,昭報意猶希。 海日明朱檻,谿煙濕畫旗。 迴瞻郡城路,未欲背山歸。 (《會稽掇英總集》卷八)(〖1〗《歐陽文忠公文集》卷一四二《集古錄跋尾》卷九《唐薛苹唱和詩》〖大和中〗云:「右薛苹唱和詩,其間馮宿、馮定、李紳皆唐顯人,靈澈以詩名後世,皆人所想見者,然詩皆不及苹,豈唱者得於自然,和者牽於強作耶!」〖2〗《寶刻叢編》卷十三引歐陽棐《集古錄目》云:「《唐禹廟詩》,唐浙東觀察使越州刺史薛苹詩,不著書人名氏。 苹初至鎮,易禹廟金紫服以冠冕,後因祈雨,作此詩,其和者鹽鐵轉運崔述等凡十七首。 」按:岑仲勉先生《貞石證史·薛苹唱和詩即禹廟詩》對此詩考證甚詳,可參看。 惟訂歐陽修云「大和中」刻石爲誤,實未察《集古錄跋尾》著錄年歲,爲刻石時間而非寫作時間,爲小疵耳。 )。
江頭潮正平,日照土山口。 坐見遠來舟,高帆忽前後。 將隨入浦風,稍度遥圻柳。 客無南北虞,信是承平久。
黑漆竹篦握起,迅雷不及掩耳。 德山臨濟茫然,懵底如何插嘴。
山僧知我思歸意,爲我臨伊創草堂。 聞說繞階叢巨石,更須當檻植脩篁。 窗間東望乾元剎,門外南趨積慶莊。 便擬半移生計去,不知何似暢師房。
自在嬉遊徧四方,不曾孤負獨春光。 醉眠芳草衣裳冷,笑嚼名花齒頰香。 既是煙霞令久任,豈應風月斷來章。 故人尚有閒情不,相伴湖邊舉一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