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知郡前日見過顧念雨霪不止蓋苗而未穟頻雨者嘉生之祥也繼此真可以止矣因賦二篇拜呈 其二

〔宋朝〕 員興宗

欲墮之雨天垂垂,三山容態無定姿。 隴邊風回香作餌,頭上雲黑疑催詩。 粘壁蝸牛心得計,沸天蚊豹口何施。 請占錦繡紋開後,勿把琉璃鍾自持。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題合溪乾洞

    渡水傍山尋絕壁,白雲飛處洞天開。 仙人來往行無跡,石徑春風長綠苔。

    于鵠 唐宋诗
  • 千秋亭詠(並序)

    飲餞憑何地,依巖闢此亭。 玉江摽勝託,石壁效題銘。 秋染藤宜紫,春圖柳愛青。 樽來是離酌,皆爲送歸情。 (見石刻拓片。 亦見《金石苑》。 )(望按:此詩與《石亭記千秋亭記》合刻一石,記在前,係開元十八年前飛鳥縣主簿趙演撰文,詩居後,題曰「《千秋亭詠》並序」,下署「朝散郎行梓州銅瞐縣詩博陵崔文邕」,詩後有「開元十九年歲次辛未五月五日」一行,當是刻詩年月。 碑在四川中江縣,友人寧鄉程千帆〖會昌〗以所藏拓片見贈,其末並有近人張巽中跋文一段,畧謂「此碑出吾蜀中江縣{身犬}子店,昔何蝯叟督學來川,曾拓數十紙驗歸,祕而不宣。 康長素亦手藏一搨,不以示人。 細玩字裏行間,於晉魏六朝之外,獨具婀娜風致,宜爲道州、南海所寶也」云云。 今細讀斯記,祇稱「石亭」,不及「千秋」之名,而附詩詩題,則明標「千秋」,以是頗疑崔氏始構此亭。 原稱「石亭」,其後乃更名其後乃更名「千秋亭」耳。 然則文題作《石亭記千秋亭記》,其「千秋亭記」四字系開元十九年崔氏刻詩時所後加,不然,安有一文而兼勒二題之理耶。 又此詩亦見劉喜海《金石苑》,惟「玉江」爲異。 劉氏曰:「詩內玉誤王,記誤託,未知是否。 」今按石碑作玉作託,當以拓片爲準。 )。

    崔文邕 唐宋诗
  • 詠懷

    論成方辯命,賦罷即歸田。 (見《白氏長慶集》卷四十一《唐贈尚書工部侍郎吳郡張公神道碑銘》)。

    張誠 唐宋诗
  • 和謝吏部鐵字韵三十四首 呈幾叟儀曹四首 其一

    管中窺豹一斑耳,敢對江海更言水。 賴公不作揚雄尾,舞雩曾許隨童子。 綈袍至今念故人,世人欲殺渠不嗔。 更將妙語爲高價,坐令玉表欲侔真。 期公終始不相絕,回愚參魯余亦拙。 異時報德但脩身,那用張良袖中鐵。

    鄧肅 唐宋诗
  • 和叔夏十絕一宿雲峯寺二到韓公莊三飯草衣岩四泊東禪剎五六七八遊碧玉泉九訪楊秀才十叔夏思歸 其七

    種竹何時匝兩垠,只今疎翠已情親。 會看染合全溪影,照映來遊碧落身。

    胡寅 唐宋诗
  • 己亥出南康宮伯稱以詩贈行次韻三首 其三

    君才端可用於時,努力行將徹主知。 出處到頭皆分定,相期於道不須離。

    李呂 唐宋诗
  • 丈人論行輩,高出五嶽列。

    陳伯强 唐宋诗
  • 林貴文買牡丹見贈至彭村偶題

    寶刀和雨剪流霞,送到彭村刺史家。 聞道名園春已過,千金還買暨家花。

    辛棄疾 唐宋诗
  • 閩嶺遥岑

    天晴遥見七閩關,萬仞丹梯莫可攀。 鳥度不離青嶂裏,客行多在白雲間。 玉門遼邈誠虛設,蜀道崎嶇只等閑。 擾擾路傍名利子,軒車南去幾人還。

    王邁 唐宋诗
  • 八和 其一

    黠兒陰挾彈丸隨,發巧懸知中必奇。 蠅本至微求附驥,貙猶可畏况生羆。 烘燖似蝨羣藏絮,纏縛如蠶自吐絲。 玉汝于成頼渠輩,何須挾策遠從師。

    劉克莊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