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掖北門明辯餘,道家豈與法家殊。 父爲鴻漸子鵬舉,兄是龍駒弟鳳雛。 金版六韜回地軸,玉衡七政總天樞。 誰知左相兵刑外,草就歌詩頌有虞。
无
其他无
〔宋朝〕 員興宗
西掖北門明辯餘,道家豈與法家殊。 父爲鴻漸子鵬舉,兄是龍駒弟鳳雛。 金版六韜回地軸,玉衡七政總天樞。 誰知左相兵刑外,草就歌詩頌有虞。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滿魄斷埃氛,牽吟並舍聞。 一年唯此夜,到晚願無雲。 待賞從初出,看行過二分。 嚴城亦已閉,悔不預期君。
落落欲往,矯矯不羣。 緱山之鶴,華頂之雲。 高人畫中,令色絪緼。 御風蓬葉,泛彼無垠。 如不可執,如將有聞。 識者已領,期之愈分。
徘徊玄嶽巓,翻焉御飛龍。 齊騰八紘外,翺翔閶闔房。 (見同書卷一。 以上所錄《韻補》中詩,均以中華書局影宋本爲底本,校以《連筠簃叢書》本、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1〗《韻補》卷首書目釋《道藏》歌詩云:「當是魏晉時人所作。 其文詞非儒家所急,取其韻古也。 多陽聲,與《黃庭》同。 」今人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後記》云:「《韻補》引用的《道藏》歌詩,其中就有唐孟郊作的《列仙文·方諸青童歌》,……爲此,《韻補》所用道歌,本書一概不取。 」今按:以孟郊詩與吳棫所錄對校,二十字中有八字不同,故前仍錄出。 據逯先生所云,《韻補》諸詩雖不能斷定爲魏)(晉間人作,但爲宋以前人作,殆無疑義。 宋代道家著作中常見的「坎離交媾、嬰兒姹女、道家修養之術」〖《四庫全書總目》卷一四七《金丹詩訣》提要語〗,諸詩中皆未見,即爲一證。 今收入先宋詩。 )。
素不能詩復戒吟,辱君笙鶴墮清音。 何須風月三千首,已洗塵埃一寸心。
臨東皇,萬物昌。 君陶唐,宣重光。 臣臯夔,熙元良。 協三辰,撫萬方,物無夭札人無傷。 人無傷,繄元良。 錫以景福滋瀼瀼,吾君欣欣兮臻樂康。
峙玉層氷瑩肺肝,秉鈞風節素巖巖。 交河諭旨師無戰,榆塞宣恩俗舊銜。 成算已功休大樹,洞章詠志發幐緘。 斯篇疾讀林宗意,快甚長風破浪帆。
我雖生亂離,猶及見前輩。 衣冠方南奔,文獻往往在。 幸供掃灑役,迹忝諸生內。 話言猶在耳,造次敢不佩。 殘年趨死近,孤學與時背。 妄出更何求,終老事耕耒。 史君稽古學,力大障橫潰。 廣文亦偉士,名字震當代。 同舟肯過我,凜與前修配。 憂時抱忠鯁,論事極慷慨。 嗟予雖益衰,耳目幸未廢。 何當卜鄰牆,早暮聆謦欬。
一行三步歇,屋漏坐頻移。 妻欲藏茶鼎,僧能施藥資。 鄰園梅盡發,河岸草生遲。 天解憐貧病,難令不作詩。
君馬踏邊塵,繡帷妾一身。 仰天無過鴈,俯水無遊鱗。 酒難獨自酌,蟻樽空浮春。 食亦不知味,駝峰徒薦珍。 憶昔送君君已醉,醉言更戍一年事。 兜鍪北去幾寒暑,兩地肝腸摧萬里。 別來容貌似舊無,寄去衣裳知到未。 折柳絲絲紫塞心,對花片片青春淚。 夜聞琴瑟鼓鄰家,人皆齊眉老年華。 不忍恨君翻自恨,長吁矯首天之涯。 幾度虛傳歸信息,愛聽乾鵲怕聽鴉。 孤枕有時髣髴夢中見,覺來霜角咽梅花。
長珮高冠集翠裾,華途落落僅題輿。 官無小大皆行己,理有是非寧問渠。 賦似長楊猶悔作,材如雄劍獨藏餘。 方相掩淚催歸去,遺稿空存子政書。